《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也算是家訓,言辭懇切,教育意義深遠。

諸葛亮品格高潔、才學淵博,他告誡兒子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這封家信字裏行間透露出諸葛亮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父愛如山,《誡子書》將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使之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諸葛亮(181年—234年),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諸葛亮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時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時,他才二十七歲,爲劉備定下聯合孫權抗擊曹操以達成三足鼎立、而後北定中原的計策。

隆中對後,劉備豁然開朗,從此諸葛亮成爲劉備最重要的謀士。

在隆中對的指引下,劉備佔據了荊州、益州,終於在西蜀站穩腳跟。曹丕篡漢後,劉備在成都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爲丞相。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被封爲武鄉候,領益州牧,全面主持朝政。後期志在北伐,連續幾次北伐中原,與曹魏交戰,最後因病卒於五丈原。

《誡子書》這篇文章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也就是諸葛亮生命中的最後一年,當時他的兒子諸葛瞻年僅八歲。

諸葛亮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爲“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爲後世修身立志的名篇。

“淡泊明志”和“寧靜致遠”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不集中精力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2016年,諸葛亮《誡子書》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學語文教材。

《湖心亭看雪》用崇禎年號,明末清初明朝遺民張岱的代表作

百家姓-陳姓源自舜帝,陳胡公受周武王冊封建立陳國

一首《江城子·別徐州》,抒發了蘇軾對徐州的無限留戀之情

范仲淹雖沒到過岳陽樓,卻寫出了經典古文《岳陽樓記》

司馬相如漢賦《鳳求凰》,卓文君爲之傾倒一生

蘇東坡主政徐州,抗洪成功後又親自帶人去求雨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蘇軾通判杭州,官邸在鳳凰山北側、可俯瞰西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