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四章 安危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讲了何为擅主之臣,就是控制君主的臣子。这一点很重要,能够控制君主的臣子是有多厉害呀!但,从韩非子的述说中我们即没有看到臣子用了什么高超的计谋,也没有看到臣子有多么强大的实力,无非就是和君主站在一起,观点一致而已。就靠这一点“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奸臣得势,党同伐异,权倾朝野。而事到至此,“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必将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君主却没有防御之术,也不用检验考察之法,必然会凭奸臣过去的言论轻信他现在话。结果就是“故主必蔽于上,而臣必重于下矣,此之谓擅主之臣。”君主必受蒙蔽,奸臣篡权擅主。

韩非子在这一篇所讲的第一个人之常情或是常理是“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意思是大凡人的常性,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这里的“人之大体”也可以理解为绝大部分,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性。同者相,异者非,自古有之,这是本有的人性,还是人类在发展过程的族群意识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族群的排它性。是这一族的就会有自然的接纳心理,不是这一族的就会有自然的排异性,这一形象在现代种族问题上表现的很突出。

韩非子讲完人类社会“同者相,异者非”的人之常情后,又讲了一个,就是“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意思是安全有利的就去追求,危险有害的就要避开,这是人之常情。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将人放置到自然界,自然是要这么做,至少这也是现代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可在先贤们看来,这只是苟且偷生罢了。之所以“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抗拒危害,对抗危害的制造者,却将这种行为视为智慧。

在韩非子的时代,之所以会有“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是因为“国有擅主之臣,则群下不得尽其智力以陈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矣。”意思是国家有了控制君主的臣子,臣下就不能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来效忠君主,各级官吏也不能奉行法制来建立功绩。奸臣控制了君主,群臣就只能倒向奸臣,谁还敢发挥智慧和力量来效忠君主,君主也只是个摆设。

我们在前面讲过君主被奸臣控制归根结底是因为君主舍弃了确定与维护君主权力的律法,打破了君臣之间的本是律法确定的关系,才让奸臣有机可趁,按“同者相,异者非”的人之常情,就用了“君是臣誉、君非臣诋”的办法控制了君主。到了这一步,自然臣子不会再依据国家律法来建功立业,只要巴结好奸臣就好了,谁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效忠君主呢?这就是韩非子眼中的“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要在谁的面前“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是君主,还是奸臣,还是律法与规则。这真是个问题。

《国有擅主之臣,则群下不得尽其智力以陈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切不因为自己的过失,在公司里形成韩非子所说的“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的局面。最好的局面是让员工认识到只能在公司制度面前“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而不是在老板和“奸臣”面前“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效法天地,依法治国,这是长久之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