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凝聚叫力量,有一份笑容叫自信,火炬下传递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向勇敢致敬。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选择叫坚定,旗帜上刻下我们的名字,让我们把生命握紧。

心灵交换心灵,真诚辉映真诚。力量传递力量,生命点燃生命。

我们众志成城,闪亮新的光荣。我们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在风雨中永恒!

【导语】

您还记得十五年前那个戴口罩的春天吗?

2003年5月,本该是清风送爽,大地回春满庭芳的日子,本该放松心情,寻春踏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亚洲的一端拉开序幕,迅速席卷了中华大地,甚至蔓延到全世界,非典型性肺炎(SARS),一个陌生到叫人止步的词语,一夜间成为大家禁口的恶魔。疫情快速蔓延,抗击非典的较量也悄然进行,而众志成城的我们最终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伟大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非典型性肺炎,一个突如其来的病毒

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该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为发热咳嗽、呼吸加速、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肺突变体征,肺部不同程度成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

SARS是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迅速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甚至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危机处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以至于在今天的中国,几乎连不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人,也早已熟悉了SARS这个单词所代表的恐怖。

非典在中国的轨迹

2003年年初,广东省发现此类症状的患者。2月,这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非典疫情在深圳、广州等地突然加剧。

2月11日,广东宣布,非典已感染了300多人,5人死亡,此病仍未完全遏制。

4月10日,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此病例,4月底,全中国有疫情报告的省份达26个。

2003年3月初,疫情扩散到北京,北京很快成为重灾区。面对非典,北京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防治措施,包括设立防治基金;支持非典防治科技攻关;建设各地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治疗患者等。

4月20日,北京明确提出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卫生部决定疫情每天公布一次,调整卫生部和北京市主要领导人职务,将非典列入中国法定传染病。

4月20日后,北京决定调整“五一”长假,向各省市派出督察组,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也采取有力措施防治非典,包括先后确定16家非典定点医院,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颁布多项规章等等。

5月1日,经过8天的紧急筹建,北京市第一家专门治疗非典的临时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军队支援北京的医护人员1200余人陆续到位。

6月2日,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新收治直接确诊病例、疑似转确诊病例、死亡人数均为零。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至此,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工作取得胜利。

非典,让我们从迷蒙到清晰

第一例有报告病例的患者是于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被发现患病,于2003年1月10日康复出院,后被认定为中国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病例。2002年12月底,关于"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开始在互联网流传,由于当时不了解病情,相关的评论比较混乱。

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卫生厅,不久后中山市同时出现了几起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病例,广东省派出专家调查小组到中山市调查,并在1月23日向全省各卫生医疗单位下发了调查报告,要求有关单位引起重视,认真抓好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截止到2月9日,广州市已经有一百多例病,其中有不少是医护人员,这时在广州市发现的该类病例中共有2例死亡。此时国家卫生部对广东发生的病例开始关注,派出由马晓伟副部长率领的专家组于2月9日下午飞抵广州协助查找病因,指导防治工作。

2003年3月5日,出席人大广东代表提出议案,指出传染病预警治疗方面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寻求国际援助,次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全球警告,并于3月15日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

3月15日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重呼吸系统困难症(SARS)"的报道,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抗击非典俨然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全球范围的健康保卫战。

危难之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疫情就是警报,疫情就是命令。面对非典型肺炎蔓延的严峻形势,各级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建立科学防范体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上海,紧急行动起来。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级医疗预防网为主力,上海迅速启动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非典”防范预案,细化对各特殊人群的防治应急预案;发布防治工作指南,落实诊疗常规;加强人员的培训,成立了由20名分子病毒等专家和10位著名中医组成的两支专家咨询组,专用实验室24小时运作。

北京,卫生防疫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偌大的屏幕上随时收集各区县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紧急汇总当天的信息。在防治疫病的紧要关头,北京市建立了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畅通的信息网络、严密的防治网络,全市指定6家专门治疗“非典”患者的医院,并加强专家会诊和抢救小组的力量,部分区县也专设了留观“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医疗机构。

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成为“非典”防治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为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对体温高者进行密切观察、排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公告,所有国内航班旅客,在办理登机手续前,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对机场发现患有非典型肺炎的旅客将劝阻其登机。铁路、交通等部门紧急采取措施,对在交通工具上发现的“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实施隔离。

广东,全面开展防治“非典”知识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8000多万人动员起来,清扫房屋和街道,冲洗露天设施,消除卫生死角。把防治“非典”工作推向高潮。

江西,决定对因生活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的非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所需费用由 省财政直接拨付,确保无一患者漏查,无一患者漏治。

沈阳,依法查处不法经营者,针对一些商家准备发非典财的现象,沈阳市物价局将组织价格监督检查人员,深入全市药店、医疗院所、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对与非典型肺炎防治相关的药品价格进行检查。对一些打着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招牌,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经营者,依法从重处罚。

黑龙江,为在省内的外国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开通了英语热线电话、设计网页,并指定哈医大二院为定点服务权构,协同有关部门了解这些人员的数量和实际预防、医疗需求。他们还用俄语、日语、朝语编辑了防病宣传资料,并在省疾病控制中心和定点医院配备了多语种医疗预防服务人员。

内蒙古,加强防治非典的“督战”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的非典防治工作,12个督查组23日从呼和浩特启程分赴全区所有盟市进行“督战”。据介绍,督查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看各盟市是否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防治非典工作的精神和措施,诸如领导思想是否到位、救治工作是否到位、全民自我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疫情的监测报告是否到位、财政支持是否到位等等。此外,督查组还将重点督查各地非典防治工作出现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整个中国都行动起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为战胜非典疫情。

终南山:抗击非典第一功臣,医护人员是最可爱的人

在人类与病魔斗争的历史丰碑上,有一个名字将永远不会被忘记。他,就是时当年6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

2003年5月29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一次大会上,负责领导动情地说:“这次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共同命运的殊死斗争中,钟南山以其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冒死犯险,力挽狂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赢得了世人由衷的敬重。

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成为广东抗非斗争一面飘扬的旗帜。

那一刻的悲壮,无啻于“向我开炮”的呼叫。他和同事们用生命、热血换来的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不仅为广东、为中国,同时也是为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在钟南山代表广医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简称呼研所)向省卫生厅慷慨请缨的那一刻,广东抗非斗争的历史掀开了悲壮的一页。因为,这不啻是“向我开炮”的呼叫。

其时,正是乌云压顶、非典恶魔在广东达到最疯狂的严峻时刻。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呼吸病专家、临危受命的广东非典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不可能不知道。他是最早接诊非典患者的专家之一,也是最早觉察到非典蔓延的严重后果并果断向有关部门提出紧急报告的第一人。然而,正因为他完全知道,所以他不可能允许自己袖手旁观。

“我们本来就是搞呼吸病研究的,抗击非典就是天职,正像排雷的碰到了地雷阵,你不上谁上?这次是非典型肺炎,下一次说不定就是传染性心肌炎,我相信,搞心脏病研究的也会像我们一样站到最前线,绝不会因为害怕传染而逃离。” 质朴无华的语言,诠释着钟南山对职业道德底线的理解。

在整个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医呼研所大楼灯火通明,笼罩着一派几乎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放弃了休假,坚守岗位,严阵以待。在呼研所就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也全部主动请缨,勇敢地加入了一线队伍。

一个个危重非典病人被迅速地转移到了呼研所。至4月19日,呼研所先后收治的危重病人已达101人,其中,需要插管治疗的就超过了50位。救治的过程堪称惨烈:由于早期危重非典病人传染性非常强,在病发高峰期,有时为救治一个病人,同时就会有两三名医护人员倒下。短短时间内,广医一院有26名白衣战士被感染,ICU(重症监护室)的6名业务骨干,一下子就被放倒了4个。

死神近在咫尺。然而,没有一个人临阵逃离,没有一个人犹豫彷徨,前面的倒下了,马上就有人紧急补上;倒下的人一经治愈,立即义无反顾重返沙场。作为呼研所所长,年近七旬的钟南山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重症病房。

2月18日下午6时,已整整38小时没有合过眼的钟南山,在检查完病房走出来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一摸,全身发烫。一向以身体强健为自豪的钟院士终于因过度劳累病倒了。然而,他仅仅在家休息了两天,一退烧马上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以钟南山为首的攻关小组结合临床实践,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反复观察、反复试验,终于在3月初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后来被世卫组织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三大治疗原则:即对低氧血症者,给予无创通气,帮助呼吸,保持气道通畅;对出现肺泡炎、肺部纤维化的患者,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对合并细菌感染者,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抗菌素,减少合并症。

这“三大原则”和后来逐渐形成的“三早三合理”(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合并症)原则,经受了临床验证,并为广东省及外地多家医院广泛采用,被证明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非典防治方案。

至4月中旬,呼研所收治的101名重症病人,已有87人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为87%.而在整个广东,至5月31日止,累计报告非典病例1511例,治愈出院1441例,死亡57例,死亡率3.7%,创全世界最低非典病死亡率纪录。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4月3日,世卫组织专家组到广东考察,认为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专家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悲壮的特殊战斗中,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以血肉之躯,证明了他们无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无愧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风貌的代表,无愧为我们时代的英雄!

各界的行动也叫人动容

在SARS之前,人类早已经历了太多的灾难。然而没有哪一种灾难能象今天这样,让人们如此万众一心地抗SARS。唯有SARS,没有人敢对它怠慢。在SARS肆虐的日子里,官员行动急,群众风尚高;专家警示多,市民则鲜有不从。“这是我长大成人后,首次失去行动自由……那几天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春风送爽,趴在阳台的栏杆上往下看,一群孩子在楼下嬉戏,虽然羡慕,却非常清楚不能下楼。”

回首看抗击SARS所走过的历程,“个体隔离”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而它的成功实施,除了政府的行政手段外,更因为当事人的高度配合。

关于“万众一心”,值得一说的例子太多。深圳一科研公司仅用了8天时间研制出红外线测温仪,行政部门则更快,仅一个晚上就通过了这款新产品的全部审批。第九天该测温仪就出现在市场上。

专家们说,预防SARS,请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一时间,洗手液与消毒水脱销,有关人们卫生陋习的讨论变成城中热门话题。

媒体呼吁说,医院器材不够用,医务人员太辛苦,太需要关爱与理解。即刻,就有企业界与民众慷慨解囊,短短一个多月,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总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广东的民政部门接到的捐赠款物总价值则近3000万元。给医务人员写信鼓劲的、送花的、在网上留言以示支持的更是数不胜数。南方人才市场更是收到5万元的善款,奖励给在非典战争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钟南山。

为什么在SARS面前,人类能如此全力以赴、穷追猛打,并比想象中更快地夺得初步胜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焦国标有言论曰:“盖因这区区冠状病毒,没有人事背景,没有后台老板,不会有人替它说情走门子,不像矿井里的瓦斯,专杀几百米井下的矿工,而是平等地威胁着每一个大人物和小人物……”

【结语】

2003年5月19日,抗击非典的战争开始出现胜利的曙光,当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数降至个位;十天之后的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次出现零记录。6月14日,WHO解除对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北京旅游警告。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民族,就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国家,就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就难以兴旺发达。在全国上下与"非典"病魔斗争中,我们看到一个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强大的凝聚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