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流行文学经典代表作的精灵

算来,三毛离开已经二十七年,逝者如斯夫,二十七年过去了,她,三毛这个名字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萦绕。重读三毛作品,会有一份久违的阅读的喜悦、感动回归。一段段亲切、熟悉的文字、故事仿佛就在心底,从未稍离。一读再读依旧新鲜如初,一读再读感动依旧。三毛及其作品——流行文学蛋糕上曾经最新鲜、艳泽、耀眼的草莓,如今读之如沐清风、如饮甘泉。

李敖说: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三毛,一个把情感放进血液的文化女人

她是一个内心脆弱的女人。

她从小就比较自闭,不和其他孩子玩。特别是在中学受到老师那次侮辱性的体罚后,她把自己锁在房间从此不喜欢与外界联系。她也曾因此割腕自杀,幸好父母发现及时,自杀未遂。后来与德裔男子相恋在结婚前天,心脏病突发猝死在三毛的怀中。几次爱恋都以失败告终,她脆弱的心灵又一次被击垮,再次选择自杀,然而又是父母及时救了她。不过最终,荷西的离去,极度的思念与孤独感,让她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此告别人世纷扰。这些曲折的经历让我很同情这个脆弱的女人。

她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女人。

这种说法好像刚好与第一种观点矛盾,其实不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说三毛在追求爱情和梦想失败后让人们看到了她的脆弱,而每次她告别一段恋情再去重新追求时,又看到了她的乐观与豁达。她曾与戏剧系的学兄舒凡热恋却又苦于不能结合,而受到感情上的重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苦闷和感情上的失落,她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留学,在此初识西班牙少年荷西。在马德里大学期间,她半工半读,并主动跟人接触,交到了很多朋友。她独特的东方美的气质吸引了大量异国男孩,他们都迷恋上她。而她爽快的答应每个约会,真诚的与他们交往。特别是在找到她一生最爱的人——荷西后,他们来到梦想中的撒哈拉,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也使自己融入到这片荒漠中,苦中求乐:精心布置他们的小屋,在“拾荒”中寻找乐趣,开起了沙漠中的中国饭店。一切生活的小细节,使我们发现了这个女人怡然自得的豁达。

她是一个执着地追逐炽热爱情的女人。

都说中国女人有一种含蓄美,而三毛在兼备这种美的同时,更知道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从油画老师顾福生的暗恋,到与舒凡的苦恋,再到画家的婚骗闹剧,再到德裔男子猝死结局的爱恋,最后到与荷西真挚伟大的爱情,另外还有到晚年与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爱慕,一段段的恋情无不表现出她内心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以及对此热情的追求。有心理学家说过,人平均一生要谈3.8次恋爱。那么三毛便是比平常人更加多情的女子。

她是一个有灵性的女孩。

谈到灵性,不只是她天生对文字、绘画较高的造诣,还是她拥有的那种预知未来的幻境。在三毛的传记里,不止一次提到她曾经脑海中产生的幻境包括梦境,都在之后成为了现实。比如她有段时间一直梦到去一个海岛,后来眼前总出现身穿中国风的红裙子的女孩,她却怎么也想不起这女孩是谁。结果后来由于荷西工作上的原因,她随荷西到了那个小岛,当看到那里的景象时,惊奇的发现和梦中的一模一样,原来这就是梦中来过的地方。也就是在那里,荷西出海不幸遇难。而后,她辗转到了西班牙,安葬好荷西,这时她大学时的好朋友来看她,穿的便是曾几次出现在脑海中的那件红裙子。原来这一切都是注定了的。另外,在荷西死之前,她一直有不详的预感,但没想到悲剧来的这么突然。这种灵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上帝眷顾了这个女子,使她从开始就与众不同。

让风说给你听吧,

醒来的纯洁已不再这个世界;

让云说给你听吧,

执著的候鸟寻找回来的

是无意义的徘徊。

让心说给你听吧,

你离开的那一天,

我将会化为一缕幽幽的风,

环绕成无尽的锁链,将夜延长

三毛不曾远去

三毛的出现,三毛的文字和三毛的流浪,给了我对寂寞的一种全新的诠释,那就是:生命注定是孤独的,生命注定是要流浪的。是的,孤独的流浪。流浪中的风景,流浪中的相遇,流浪中的爱情,充实了我们从生到死的空间,使我们在寂寞中摆脱寂寞,在心灵的寂寞中追求寂寞的完美。

带着这种心情,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世象百态经历了无数,敏感的情感早已被世俗镀上了厚厚的盔甲,灵魂的考问不再是每日的夜课。早已学会将寂寞化入可以令人眩晕的美酒咖啡,融进说着热闹却毫无意义的话语歌声,亦或就是机械的步子和茫然的目光。

三毛是心中最深的痛,也是最好的回忆。

二十七年后,当我们打开尘封的书架,相信还能见到一个寂寞的、寂寞成美丽的三毛,两条长辫,微笑着向我走来。

三毛的语言,热烈如初

1、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种必然的季节。

2、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

3、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4、人生一世,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我必须明白自己的选择。

5、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

6、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7、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8、当我们面对一个害怕的人,一桩恐惧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时,唯一克服这种感觉的态度,便是面对它。

9、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

10、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

11、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前面总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风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