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eebee星球微信公衆號報道 早年間,穿耐克阿迪就是時尚,當時的校園土洋標準就是看鞋。

現在的街頭只認Supreme,沒個Supreme感覺就是在裸奔。有些的實在沒有Supreme,Superme蒙一下也行。

“潮人可以窮,但一定要有Supreme。”

“最高法院值100刀,但Supreme法院值100000000刀。”

國內潮人把這條定律發揚光大,並無縫對接在短視頻領域。

他們避繁就簡,一視同仁,給任何視頻都蓋上Supreme的鋼戳。

效果立竿見影,再土的視頻都能被box logo盤活,每一幀都是頂尖潮圖。

在短視頻這片文藝沃土,形形色色的隨拍被加工再演繹。

其視頻數量之龐大,涉獵之廣泛,無不反映出大衆對潮流的嚮往。

這是一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現有的生活條件之間的向上聯名。

均價1-200的國潮設計師都深感醍醐灌頂,鄉村愛情也變成了春嬌與志明。

跟風刷三天三夜國潮短視頻,再out的man也能捕捉到電線杆子穿的off-white襪子。

潮流來自牲活,牲活源自人民,脫離了百姓的國潮視頻少了骨肉。

上佳的視頻素材少不了人民公園,這叫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而人民中,個體的幸福與否,終歸是在“苦惱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之間做選擇。

你選蘇格拉底,就是安得廣廈千萬間,憂心忡忡。但你選快樂的豬,好的,起飛。

很多“苦惱的蘇格拉底”對土味視頻不能割捨,微笑是對三俗的不恥。

但內心深處,其實是羨慕這種由內而外迸發的肢體形式,但礙於體面,不能做。

它就像是比爾·普萊姆頓的動畫作品,總能把內在的直白表達的一清二楚,但那終歸是動畫。

更多人是靠Supreme重拾信心,藉此從非主流的泥塘中鹹魚翻身。

人們普遍認爲加上這個slogan,自己的臉跟電視上的超模也沒啥不一樣。

看着自己隨音樂抖動的面龐,男孩第一次對註定是悲劇的生活說了聲幸會。

患有穢語抽動症的少年,第一次來到城市的步行街,繁華都市刺激了少年的病竈。

少年反覆揣摩了自己的Supreme視頻後表示,大城市真好,大城市就是潮。

老票友都明白,身段是旦角的基本功,手型的優美更是重中之重。

作爲程派的嫡中嫡系弟子,戲骨老鄭30年如一日,所剩無幾的髮絲是他最後的堅持。

豐收屯三姐妹,大姐翠花擅長變魔術,姊妹翠仙和翠雲擅長配合大姐演戲。

魔術本身並不高深莫測,但到了最關鍵的步驟,考驗的是唬天唬地的演技。

這些視頻不僅僅停留在畫面上的表達,配樂也是精挑細選。

其中最著名的,霸道總裁式的愛情傳遞:“如果你乖,給你買條gai~”

聽了這歌的花季少女會被BGM無情催熟,憧憬那個他真的可以有錢到爲所欲爲。

還有經典搖滾曲目,小紅莓《zombie》的深度remix版本。

俏皮的拉丁小打添加的恰到好處,讓這首本該沉重的反戰歌曲變得輕快曖昧。

暗示他們生活富足時,並不喜歡海枯石爛的愛情,而是渴望被一次次的無情傷害。

lady gaga的《bad romance》也添加了拉丁小打。但名字就很直白,不能與普通民間藝術家相提並論。

混音採用70年代的disco風,這種極其隱晦的示意不會讓他偏離厭惡戰爭的主題。

要知道,日本的戰後攝影名家幾乎都湧現在70年代左右,那是個被反覆提及的年代。

他們更喜歡的是暗諷而不是直白,這就像是森山大道拍攝的那隻流浪狗。

並且他們有諸多相同點,都喜歡用黑白濾鏡記錄生活,並且都不使用大光圈。

我相信,這些全部都不是巧合,跟這些民間音樂家,剪輯師的文化素養脫不了干係。

引用remix作者DJ言寺的一句話:“但願虎落平陽我依舊是你們的驕傲,我喜歡你們爲我豎起大拇指的時候。”

誠然,多數人都爲這首重回繹龍盛世的小品豎起了大拇指,這是稱讚電力十足的儀式。

文不對題是硬傷,但偏偏,這裏的每一句歌詞,都被剪輯師巧妙的對應在一起。

“But you see ,it`s not me ,it`s not my family”(你看得到,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家庭)

“In your head,in your head ,they are fighting”(在你的腦海中,他們手足相殘)

“With their tanks”(用他們的戰爭鐵蹄)

“and their bombs”(用他們的炸彈)

“and their guns”(用他們的槍)

“in your head ,they are crying”(你腦海中,只有他們的嚎啕)

“in your head”(在你的頭裏)

“in your heaaaaad”(在你的頭哦哦哦裏)

“zombie,zombie”(殭屍,殭屍)

偶爾出現的色彩也致敬了原版MV。

要知道,原版的實景拍攝基本採用黑白濾鏡,而魔幻主義的表達採用的正是還原色彩的設定。

可謂匠心獨具,是真正的藝術化的潮流。

在這裏,色彩是苟活裏的宣泄,黑白是省道上的歡愉。

看到這裏,我不得不感慨文藝界的百花齊放。

追本溯源,我得出結論,反映生活的文藝作品也可以緊隨潮流,只要加個Supreme就成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