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紅梅傲雪開——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烈士紀念展活動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7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道)11月27日,即渣滓洞烈士集體殉難69週年紀念日,四川大學正式啓動“錦江紅梅傲雪開——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烈士紀念展”暨“做新時代紅色傳人”主題教育活動。

此次主題教育活動以江姐革命事蹟與革命精神的宣傳教育爲主要切入口,重點通過打造一個江姐紀念館、創作一臺《江姐頌》舞臺劇、設立一個“江姐班”榮譽班級等,引導廣大青年學子繼承和弘揚江竹筠烈士追求真理、引領社會的進取精神,不辱使命、勇立潮頭的擔當精神,堅守信仰、忠於理想的革命精神,心懷天下、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

錦江紅梅傲雪開——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烈士紀念展活動現場。

活動開展期間,四川大學修繕改造了江姐在校時期居住的原國立四川大學女生院,建設“錦江紅梅傲雪開——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烈士紀念展”、川大67名英烈事蹟展,通過圖片、文獻、視頻等形式,全面呈現了以江姐爲代表的67名川大英烈校友的革命事蹟。值得關注的是,展覽首次展出四件珍貴檔案,包括江姐親手填寫的《國立四川大學學生入學登記表》《公費生膳食補助領取清冊》《學生休學名冊》以及江竹筠在華西醫院的《手術記錄》等,生動還原了江姐在川大讀書期間的生活等方面。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段禹農教授領銜的師生創作團隊以江姐在入學登記表上的照片爲原型,創作了目前國內唯一的寫實性江姐雕像,真實還原了學生時代的江姐形象。

“參觀完江姐紀念館,不僅讓我看到了她對於革命的堅守,更看到了江姐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大一學生李馨睿告訴記者,她將以江姐爲榜樣,爲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同時,參加此次活動的川大學子還對豎立在江姐紀念館前的江姐雕像(目前國內唯一的寫實性江姐雕像)進行了瞻仰,並重溫了入黨誓詞,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江姐追求真理、引領社會的進取精神,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積極踐行對黨的莊嚴承諾。

錦江紅梅傲雪開——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烈士紀念展活動現場。

此前,四川大學學生藝術團對江姐精神及其時代意義進行深度挖掘,創作了舞臺劇《江姐頌》並在校內巡演;11月22日,四川大學首個“江姐班”在生命科學學院基礎拔尖人才培養班中授旗。

四川大學歷來是“西南一帶傳播革命種子的園地”。據不完全統計,有67位川大校友爲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生命;“11·27”大屠殺期間遇難的革命志士中,有10位川大校友,其中就有紅巖烈士江竹筠(即江姐)。

1944年,在重慶開展地下工作的江竹筠按照黨組織的安排,化名江志煒,考入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1945年,她轉入農學院農藝系繼續學習。其間經黨組織批准,她與時任中共重慶市委第一委員的彭詠梧結婚,並於1946年4月在華西醫院生下兒子彭雲。1946年8月,根據黨組織工作需要,江竹筠託同學代爲辦理休學手續後,中斷了在川大的學業。

錦江紅梅傲雪開——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烈士紀念展活動現場。

據悉,下一步,四川大學將繼續充分挖掘校園紅色文化資源和革命文化資源,建設紅色資源文獻文庫,設立紅色資源專題研究項目,依託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學習會”、“黨史黨建研究會”、“竹筠論壇”等開展各類活動,全面深化對川大紅色文化及革命傳統的傳承弘揚,推進大學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育人工作,使紅色基因在廣大青年中代代傳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紅色傳統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成爲促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強大動力。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