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副總經理方田說,數字化管理系統上線後,透過電腦屏幕就能精準掌握訂單進度、指揮生產銜接、改進庫存管理,每個節點都有可追溯的流程管控,生產效率提升20%-30%。硃紅偉介紹,當地發展“數字經濟”,不是所有產業一哄而上,而是聚焦襪業、珍珠、銅加工3個產業羣精準發力,產業政策突出“精準滴灌”,力爭2019年萬家以上企業“上雲”,到2022年主導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全覆蓋、規上企業數字化全覆蓋。

浙江諸暨:共迎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要聞

新華社杭州4月19日電(記者方問禹、許舜達)當“產品造出來就能賣出去”的機會紅利退潮,成本競爭加速升溫時,擱淺於沙灘的傳統產業該何去何從?

在民營經濟先發、傳統產業佔比70%以上的浙江省諸暨市,“數據將成爲最昂貴的原材料”成爲諸暨各界共識;數字化改革,主導着企業革新和轉型。

從“EXCEL表格”到“ERP系統”

從小小加工廠起步,到後來做大做強,流程複雜了,管理“老一套”行不通了……2018年,浙江燦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用上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即ERP系統)。

“以前用EXCEL表格,現在靠ERP系統。”企業副總經理方田說,數字化管理系統上線後,透過電腦屏幕就能精準掌握訂單進度、指揮生產銜接、改進庫存管理,每個節點都有可追溯的流程管控,生產效率提升20%-30%。

對量大面廣的實體民企而言,這是一次質的飛躍。在諸暨,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企業,通過數字化改革邁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前些年,襪企緊缺的擋車工,工資6000元起步,還難招到人。”浙江秀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國財說,“剛性上漲”的各項成本和市場萎縮,使企業在2015年到2017年連續虧本,逼至“關門”邊緣。

2017年,秀欣科技投入1000多萬元,研發出數字化生產系統,以信息平臺掌控襪機狀態、訂單進度,用數據分解優化擋車工動作,帶來效能革命。

擋車工人均操作襪機從10臺變成60臺,車間用工減少67%,每月工資支出減少30萬元;機器“維修”變“維護”,機修工從6個減到2個,有效開機率從85%-88%提至96.7%;車間產量提高14%,次品率下降2.5個百分點……杜國財說,數字化轉型直接驅動企業“扭虧爲盈”,還促進從“賣襪子”到“賣系統”的升級。

從“機會紅利”到“管理革新”

秀欣科技從事襪業25年,前期接單做外貿,利潤高、發展快,自2008年開始生意越來越難,利潤越來越薄,2015年勉強保本,2016年、2017年連續虧損,企業陷入隨時關門的困境。

困境背後,是商業時代的更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然從“選擇題”變成“必答題”。

在諸暨,每年生產約200億雙襪子、覆蓋全球,以前靠低成本等生存,現在必須靠“管理革新”、細分市場決勝——基於數據分析流行色彩、爲客戶羣體精準畫像;改進產品設計、銷售,加速產品迭代。

“依靠經驗直覺決勝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諸暨市卡拉美拉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主管張海濤表示,數據將成爲最昂貴的原材料。依託大數據,卡拉美拉重塑設計和營銷優勢,已從傳統的襪業設計公司轉型爲輕資產、重數據的互聯網公司。

諸暨市副市長硃紅偉認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並非從“1”到“n”的複製擴圍,而是從“0”到“1”的深刻變革。一是覆蓋面廣,實體經濟基本面整體受益提升;二是生產要素變革,從有形有限的資源到無窮交融的數據,蘊藏的能量遠超預期。

從“企業共識”到“變革行動”

諸暨是浙江省民營經濟高地,圍繞15家上市公司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數以萬計。當地政府和企業都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在這場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風潮中,政府扮演關鍵角色。

硃紅偉介紹,當地發展“數字經濟”,不是所有產業一哄而上,而是聚焦襪業、珍珠、銅加工3個產業羣精準發力,產業政策突出“精準滴灌”,力爭2019年萬家以上企業“上雲”,到2022年主導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全覆蓋、規上企業數字化全覆蓋。

除支持企業研發外,企業還需要相關部門幫助精準招引人才。“企業ERP系統耗時3年才上線,關鍵原因是每個環節都需要有一定基礎的專業人才編程掌控,而這是中小企業的突出短板。”方田坦言。

諸暨市對此出臺人才培養鼓勵政策,廣泛開展數字化培訓,培育一批既精通本行業技能,又熟悉數字化知識的“數字工匠”和工程師。此外,針對高級藍領、高端技工類人才實施“人才綠卡”政策,通過解決配偶就業、孩子教育等方式招攬人才。

作者:方問禹 許舜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