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騰訊控股每股價格達到476.60港元,市值超過4.5萬億港元,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在今年全球股市中無人匹敵,相當於茅臺和招行當前市值之和。在2017年裏,騰訊控股每股價格實現翻倍,區間漲幅高達114.52%。同期,恒生指數漲幅爲35.99%。2017年某銀行曾對2018年的十大預測中居然有騰訊股價再漲100%,市值超蘋果科技。

不過,現在回看那只是盛極而衰的一個拐點而已。

2018年10月,騰訊股票經過累計下跌140個交易日,股價在280元左右,市值跌破2.8萬億港元,跌幅達40%,已跌出全球前十大上市科技公司。11月14日騰訊收盤股價272港元。

2018年三季度財報公佈,騰訊讓人們看到的是在主營業務上掙扎的巨人,未來的增長動力已模糊。受國家政策限制,騰訊遊戲業務增長乏力:PC端遊戲同比下跌15%,環比下跌4%;手機遊戲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11%。

11月6日受多方壓力所至,騰訊宣佈要限制小學生玩所有遊戲。同時一批經典遊戲被迫下架,新的遊戲接受總量控制的審批之中。大勢所趨,是國家限制遊戲行業的發展,騰訊作爲中國遊戲行業第一市場份額顯然其王者輝煌將難再現。

一家企業核心業務突然見頂,以往的行業基礎和用戶基礎都發生了急劇下降的趨勢,而這一切還是行業王者努力的結果:高毛利暴利,無孔不入,甚至讓不該成爲用戶的羣體,成爲主力用戶,導致社會的聲討,政策的監管,紛紛出臺,併成爲不可逆的趨勢。

曾經的核心業務在所謂的用戶體驗登頂之後,反而急轉直下。使企業戰略過時和失效比以往時候都快。

無獨有偶的是:11月14日公佈的以2000萬美元甩賣人人網—曾經因此而上市的人人公司。2011年以人人網爲主體業務,打着中國的facebook中國的第一社交網絡股招牌的人人公司在美國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但是隨着微博、微信的走紅,人人網的活躍用戶已逐年走下跌趨勢,如今已成爲歷史的記憶。人人公司的股價也已持續下跌了97%。

好像什麼錯也沒有犯,但是隻因爲時代的變化比你想像得更快,競爭對手突然從另一個領域冒出,攜帶的是比你更有吸引力的武器,一夜之間將幾乎所有用戶掠走了,讓曾經的大戶一夜沒落。

同是1987年在武漢讀大學本科,人人網的創始人陳一舟頂着最聰明的湖北人光環—麻省理工碩士、斯坦福大學MBA及電機工程雙碩士,然後在facebook炒作起來的大學社交網絡火起來的時候,花錢買了一箇中國的校友網將其打造成中國的facebook,然後以數十億美元的市值率先在美國上市,甚至比facebook上市得更早,可謂是美國股市中的第一支社交網絡股。

掠走人人網用戶的是微信,創始人是張小龍。張小龍1987年在武漢讀大學本科後,就一直只做一件事:沉默前行20年在中國多數時間打造和打磨那個不掙錢的郵箱。

那個突出其來冒出來的對其核心業務的致命威脅,發生在其進入歷史最高峯一年之後。變局往往比企業自身想像來得更快,特別當一切到了歷史最好的時候。突然比翻書還快地進入了:股價暴跌、市值崩塌、轉型遇阻。

近期遊戲遇阻之後,騰訊則高調宣佈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突出雲計算戰略,並高調做了相應組織架構調整。但財報顯示騰訊前三季度雲計算銷售收入的總和只有60億,在整體銷售收入中佔比不到4%。與騰訊在遊戲行業的王者地位相比—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達20%多,而中國佔全球遊戲收入28%,騰訊大張其鼓的轉型產業互聯網特別是雲計算,面臨着阿里—雲計算一個季度的收入超騰訊前三季度總和,以及近期剛公佈全面AI解決方案的華爲雲,以及微軟、IBM、亞馬遜等諸多國際國內排行前三名的科技公司的諸多頂級高手的競爭。

跟競爭對手相比,騰訊的TOB轉型來得更晚,不止一點點。在2010年深圳IT領袖峯會上,BAT三巨頭領袖爭辯雲計算前景:李彥宏認爲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則表示雲計算要到阿凡達時代才能實現,變相不可期;而馬雲則回應不做雲計算,阿里會死掉!

經過九年的自主研發持續投入,阿里雲已成爲世界第三、中國第一雲計算,年銷售收入2018年有望突破200億人民幣。

在企業發展得表面上一片陽光燦爛時,具有深刻的危機意識,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對未來具有不確定性的新的技術進行持續投入,這是危機戰略。而企業往往只具備常規戰略,即:在當下的市場假設不變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及銷售規模。顯然在這樣一個加速變化的世界裏,企業需要時時保持自我顛覆的危機意識,能夠對未來和環境的不確定性具有足夠的警惕,以及超前的應對投入。

時時保持創新,才能令企業不自滿於已有成就和份額,時時保持對新增長機會的飢渴,在戰略變局之前進行部署和投入。夏天要爲冬天曬被子,冬天要爲可能到來的夏季洪水而修渠。

1994的1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之後的十年中消失:要麼破產,要麼被併購。而倖存下來的247家,也多數面臨核心業務的主要競爭優勢被迅速瓦解,商業模式的重構及企業核心業務的重新定義,優勢的重構,而多數面臨的新主要競爭對手已物是人非。而過去的十年中,企業的跌宕起伏比率進一步加大,未來將更以難以置信的方式變局,企業的平均壽命在持續縮短。

在主營業務面對危機時,臨時抱佛腳式地追逐新概念風口,失敗幾率高達90%多。在轉型遊戲、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直播等紛紛失利後,如今再把曾經的老本人人網甩掉,股價已跌至發行價的3%的人人公司,接下去其實是重新創業。曾經以“繼續引領和定義中國社交網絡產業”爲標籤的人人公司,下一步是如同初創公司般地定義什麼是自己的主營業務,什麼是自己的未來。

最近幾年,以爲進軍雲計算、遊戲、電商、互聯網+、生態、互聯網金融、區塊鏈、房地產、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等可以挽救主營業務面臨的變局的企業,多數以失敗告終。

媒體報道,深陷債務泥沼近一年的老牌手機廠商金立早已資不抵債,金立已逼至破產邊緣。金立所擁有的微商銀行的股份,金立大廈的地產,等均早已抵押,並不足以挽救其敗局。金立在主營業務手機上的失敗,導致大量庫存壓倒資金鍊。同樣的還有酷派,是因爲主營業務已失去造血無法創造贏利來面對突出其來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被迫採取各種轉變資產融資而失效。

大型的併購也往往很難挽回主營業務的頹勢,難爲企業帶來新的業務收入主體。2016年4月,富士康以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嘗試從製造導向,轉型到技術導向、品牌導向、營銷導向。此前,2010年,富士康與麥德龍合作的電器商場“萬得城”經營不善。引入互聯網領軍人才,但富士康在電商領域的進軍卻屢戰屢敗。收購擁有核心技術和曾經高端品牌夏普兩年,夏普品牌的電子產品除了淪爲便宜貨後,並沒有帶來銷量的急劇上升。

企業缺乏整體的包括戰略和執行在內的創新體系,依靠追風,大手筆的併購,臨時抱佛腳地轉型及組織調整,人才引進,這些舉措經無數事實證明多數失效。

2018年10月,美國最大運營商也是最早推出5G商業服務的Verizon宣佈裁員四萬員工,約佔30%,而拿下了美國5G網絡訂單的諾基亞網絡也宣佈全球裁員1.5萬員工。本以爲5G的新浪潮可以帶來運營商和設備商的新生,但似乎並不是這樣。

全球運營商網絡市場面臨着變局的風險,但是這已不能給華爲公司帶來營收的影響,因爲這已是華爲的傳統業務。

在不斷在外部管理諮詢顧問幫助下,不斷優化打造的研發與創新體系,過去三十年已經幫助華爲從創業之初的用戶小交換機,發展爲固定網程控交換機,從光網絡進入3G無線通訊爲收入主體,現在是消費者業務。

華爲內部不提轉型,但是卻每一年在不斷加強的研發與創新體系的推動下,湧現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技術與產品,成爲主營業務。

自我顛覆的創新成爲每一年業績增長的源動力,使企業具備抵禦外部環境變化,面對不確定性和各種黑天鵝形勢,仍具備持續發展能力。

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爲持續保持第一的位置,並具有24.7%的市場份額。在華爲發佈最新旗艦人工智能手機Mate20後,蘋果的股價大跌,市值跌走1000億美金,據分析,與蘋果手機與華爲旗艦機技術及品牌差距不斷縮小有關。

轉型比創業難,快速發展的競爭對手和時代讓戰略過時失效得比翻書還快,而應對的方略唯有像華爲一樣在外部諮詢顧問的幫助下,持續打造整體的包括戰略和執行在內的創新體系。

變革應該被視爲家常便飯,像華爲一樣在管理諮詢顧問的幫助下,主動、系統性、創造性地變革,強於被外部環境突變時導致的危機調整。

除了華爲公司以外,我過去十多年管理諮詢的經歷也表明,擁有與時俱進、科學研發與創新管理體系的企業,擁有巨大的生產率優勢,在吸引、配置和管理人才方面更有效率,可以創造出更高的營業利潤,可以有效捕捉到更多市場機會,牽引企業持續高速發展。

中國航空發動機在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亮相,殲10B搭載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表演了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等超機動飛行動作。航空發動機被舉爲工業王冠,是世界上最複雜、多學科集成的工程機械系統。

我很高興在幾年前有受邀請到中國航空發動機企業給他們做研發與創新的培訓,並跟核心專家做了很有意義的交流,他們表示受益很多。而《華爲研發》一書也是我去過的這家航空發動機企業人手一本的工具書,由於美國全面禁止進口,不是2018年而是過去幾十年對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的全面禁止進口。的確自主研發發動機很艱苦,爲中國航空發動機首次亮相點贊!

世界一流的研發與創新管理體系,才能持續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技術與產品創新,才能讓品牌產生高價值,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核心優勢。領導者擁有危機意識,謙虛地引入外部諮詢顧問幫助建設研發與創新管理體系的能力,已成爲卓越領導者的核心能力。

歡迎在京東、噹噹上訂購《華爲研發》第3版,學習華爲創業及研發成功經驗。

作者:張利華,《華爲研發》(第三版有十萬多字新增)作者,北京創華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資深專家,清華大學產業創新組顧問;研發管理&產品創新&薪酬股權激勵&業績提升諮詢專家:[email protected]。目前從事研發管理與技術創新領域的培訓及諮詢業務,十年幫助上百家中國企業完善管理、快速發展,實現創新與研發的驅動發展,致力於培養更多像華爲一樣優秀的企業。

2016年張利華在哈佛大學、硅谷及五所美國商學院等美國十個城市演講中國式創新受到好評。

本文爲cooboys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互聯網創業圈】是一個免費分享(創業、職場、企業管理)經驗的自媒體

微信公衆號 :互聯網創業圈

關注:互聯網創業、科技創業、企業管理諮詢

互聯網創業圈 是WeMedia聯盟成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