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運營如何挺住疫情開市大考?)

公募基金運營人員在節後開市日的徹夜戰鬥,迎來了監管部門的官方認可。

2月5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基協)發佈文章坦言,防疫期間的節假日調整,對基金運營提出了“新課題、新挑戰”。由於各大交易場所將本應於1月31日的開始時間後延至2月3日,直接導致整個基金行業運營相關日期、計息規則、系統參數等方面的修改。

一、啓動了相應的應急機制

據中基協總結,相關修改帶來了三方面的影響:

一是調整涉及面廣。既包括基金投向場內外業務的賬務處理、頭寸管理及清算交收時間,又涵蓋投資者申贖、開戶申請確認日期及劃付日期,貨幣基金節假日收益同時也要進行修改。這些都需要統一大量變更系統參數和開發新系統功能。

二是產品運營工作量大。2月3日要處理的產品數量不僅包括六千多隻公募基金以及T日估值的其他資管產品,還恰逢年金產品的定價日披露淨值,保險產品的月度結賬,以上產品淨值的發佈均需要管理人和託管人覈對一致,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

三是防疫期間人手短缺。防疫期間爲避免交叉傳染,機構人員無法統一集中辦公,而這些工作涉及大量手工調整,現場值班人手嚴重不足,溝通協調成本激增。

據中基協文章透露的信息,直到2月4日凌晨2點,基金運營才完成交易所上市基金的淨值覈對和報送,而凌晨6點,所有基金淨值覈對方纔完成,而直到當天上午9點,投資者申購贖回數據的份額登記,併發銷售機構提供投資人淨值展示才基本完成。

早在2月4日,記者已對運營人員的巨大工作壓力和加班現象進行了報道,彼時諸多基金運營人員加班至第二天凌晨,甚至部分產品的TA註冊登記直到第二天6點鐘纔開始啓動。

但在諸多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公募行業最終度過了這一難關。據中基協披露,行業對這一運營風險的應對與監管部門的協調以及行業機構的積極準備有關。

“協會積極協調,中國結算、中央結算、上清所等基礎設施機構相關負責人與行業機構充分溝通,明確受春節假期調整影響的質押式回購交易補償資金、買斷式回購交易利息補償資金和淨價交易債券應計利息等業務規則;行業機構和信息技術服務機構也加班加點,第一時間完成針對交易日延期的新功能開發,加強系統測試,確保系統調整方案符合行業實際需求,協助行業平穩過渡;47家託管人建立了緊急聯絡人機制,通過微信公衆號公示託管人總部及北上深等主要運營中心的緊急聯絡人及其聯繫方式。”中基協透露。

事實上,不少公募機構也早在開市日確定之時的1月27日,就啓動了相應的應急機制。例如光證資管當日放棄春節假期,提前部署公司遠程辦公技術支持工作,加班準備估值清算工作,參與全行業延期開市測試,與交易對手做好延期交易清算事項溝通;博時基金當天調動全部運營人員遠程加班,並將龐雜的待處理數據細化分類,並交由IT、系統服務商、會計覈算人員及時跟進;招商基金也於當日召集核心骨幹,全面排查春節假期調整對各業務類型影響及技術解決方案。

此外,不少託管機構也成立了相應的應急小組,對接市場延期開市的安排。例如工商銀行在春節期間組織14名員工堅守崗位,北京、深圳、浙江分部建立了 AB 崗工作制,通過現場辦公和遠程辦公方式,保障業務持續營運;而農業銀行則自1月28日開始組織20餘名在京和在津黨員研究制定運營應急預案。

二、基金運營亟待科技變革

中基協文章反思稱,此次防疫大考後基金運營亟待科技變革。

“儘管行業已成功應對了本次疫情造成的種種運營困難,但如何運用先進科技,更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和響應業務需求,是疫情防控結束後基金行業急切要反思和總結的問題。”中基協表示。

“例如,創新‘梳理規則-開發實現-測試檢查’的傳統系統開發流程,改革現有業務處理步驟爲不可逆序操作的環環相扣的串聯關係,避免工作量激增的誤操作;進一步強化系統智能化程度、提高科技運用程度,建立遠程辦公機制與能力,以應對緊急情況下工作量大幅提高的情形;優化託管人複覈流程和手段,提高託管人與基金管理人的溝通效率,履行基金受託人責任和信義義務。”中基協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