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金小莫)訊,2月6日,繼核酸檢測試劑之後,市場對CT等影像診斷設備的預期持續增強。截止2月6日收盤,邁瑞醫療、東軟集團、萬東醫療等相關行業股持續走強。

事實上,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下稱新冠病毒)疫情中,CT等影像設備一直處於急缺狀態。有專家指出,把CT和核酸檢測結合運用可提高檢測的準確性,但CT存在可及性差、使用時有交叉感染隱患等短板,故而一直未被強調。

隨着疫情持續,情況發生變化。2月5日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提到,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爲湖北省臨牀診斷病例標準。同時,人民日報刊發武大中南醫院專家觀點,建議把CT作爲診斷手段之一。

移動式DR需求旺盛

公開資料顯示,CT是一種肺炎疾病診斷的影像學方法,影像學診斷可以看出肺部是否有炎症。除CT外,同類型技術還有DR。後者利用X射線的穿透性原理成像,是最傳統、最廉價的一種影像檢查。

2月4日,國內DR產品線龍頭企業萬東醫療董祕任志林在接受平安證券採訪時表示,公司於春節前收到DR產品緊急訂單共200臺左右,其中約1/3訂單需求來自武漢等湖北地區。這些訂單產品主要有兩類:移動式DR和常規DR。

"常規式DR只能放在固定病房,不利於隔離診斷,也無法避免交叉感染風險。"任志林表示,而移動式DR可以規避這些問題,直接在牀旁檢測,且數據可通過無線傳輸傳輸至院外診斷。

其2018年年報顯示,萬東醫療DR銷售處行業第一,具體數字爲1722臺。

AI與影像診斷

與移動式DR同時進入疫區的還有軟件部分,在萬東醫療案例中即指萬里雲。同據上述年報,萬里云爲萬東醫療控股子公司,與阿里健康、達摩院合作的影像人工智能。其業務爲:遠程影像診斷服務;第三方影像中心,已建成15家。

公開報道指出,"影像上雲"在輔助診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BAT已全面入局:阿里繫有萬里雲、聯衆醫療兩個項目;騰訊系則有騰訊覓影一個項目;百度繫有一脈陽光、至真互聯兩個項目。

抗新冠第五版診療方案推出 AI+醫學影像迎來春天?

BAT相關佈局,圖片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而肺部疾病診斷是這些AI項目普遍爭奪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有75萬新發病病人,具有大量數據樣本。人工智能通過圖像識別,可輔助醫生日常診療,提高工作效率。

"88%科室使用AI產品的是肺結節篩查。"有醫院人士指出,"在我接觸以及同行交流中發現,很多做AI醫療的企業,都有肺結節篩查產品。"

與臨牀結合仍需時間

不過,萬東醫療未透露其萬里雲在抗疫過程中的診斷數據。"太忙了,我還沒顧上和有關同事交流。"任志林表示。

2017年,有媒體表示,其AI肺部診斷軟件診斷準確率95%以上。2018年年報顯示,萬里雲淨利潤虧損1430萬元。

種種跡象表明智能影像產品的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

有醫生表示,現有產品效果並不理想,"包括普放DR影像、CT影像等的數據沒有被二次開發,僅滿足我們查閱、調閱、教學、科研等需求。"他表示,產品不僅沒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會影響診斷思路。

此外還存在假陽性過高等問題。據國外媒體報道中,由於部分肺與血管交界區域影像不是很清晰,容易被AI識別爲病竈,因此,即使AI算法的靈敏度達到了100%,但假陽性率也高達40%,在臨牀上是沒有意義。

綜合上述內容,移動式影像診斷設備將在本年度第一季度迎來強勁市場剛需,同時,對相關AI服務軟件持理性觀望態度較爲可取。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AI與影像診斷

與移動式DR同時進入疫區的還有軟件部分,在萬東醫療案例中即指萬里雲。同據上述年報,萬里云爲萬東醫療控股子公司,與阿里健康、達摩院合作的影像人工智能。其業務爲:遠程影像診斷服務;第三方影像中心,已建成15家。

公開報道指出,"影像上雲"在輔助診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BAT已全面入局:阿里繫有萬里雲、聯衆醫療兩個項目;騰訊系則有騰訊覓影一個項目;百度繫有一脈陽光、至真互聯兩個項目。

抗新冠第五版診療方案推出 AI+醫學影像迎來春天?

BAT相關佈局,圖片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而肺部疾病診斷是這些AI項目普遍爭奪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有75萬新發病病人,具有大量數據樣本。人工智能通過圖像識別,可輔助醫生日常診療,提高工作效率。

"88%科室使用AI產品的是肺結節篩查。"有醫院人士指出,"在我接觸以及同行交流中發現,很多做AI醫療的企業,都有肺結節篩查產品。"

與臨牀結合仍需時間

不過,萬東醫療未透露其萬里雲在抗疫過程中的診斷數據。"太忙了,我還沒顧上和有關同事交流。"任志林表示。

2017年,有媒體表示,其AI肺部診斷軟件診斷準確率95%以上。2018年年報顯示,萬里雲淨利潤虧損1430萬元。

種種跡象表明智能影像產品的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

有醫生表示,現有產品效果並不理想,"包括普放DR影像、CT影像等的數據沒有被二次開發,僅滿足我們查閱、調閱、教學、科研等需求。"他表示,產品不僅沒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會影響診斷思路。

此外還存在假陽性過高等問題。據國外媒體報道中,由於部分肺與血管交界區域影像不是很清晰,容易被AI識別爲病竈,因此,即使AI算法的靈敏度達到了100%,但假陽性率也高達40%,在臨牀上是沒有意義。

綜合上述內容,移動式影像診斷設備將在本年度第一季度迎來強勁市場剛需,同時,對相關AI服務軟件持理性觀望態度較爲可取。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