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今天(2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上线了一件超级武器——“5G热力成像体温检测”系统。

该系统具有“无接触式、高精度体温筛查、异常体温预警”三大特性其应用大幅提高了医院对发热患者的预检效率,也降低了门诊医护人员的风险。


当前,在物理空间人流、物流大幅下降时,信息化、智慧化的城市运营应用技术在配置社会资源、城市治理运行中所起到的作用,急剧凸显。

无人机巡查、机器人送餐、疫情信息实时跟踪、云校云医院……这场空前的疫情阻击战,不仅见证了宁波人的爱心与勇气,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智慧。

黑科技强势助防

01

PART

对当前防控来说,减少接触就是切断传播,但传统测温无论是额温枪、耳温枪,都不可避免地近距离接触。

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5G热力成像体温检测最大的效果就是零接触。当人员进入检测区域,红外线监控摄像头自动识别采集目标群体,通过体温与黑体辐射比对,就能在屏幕上清楚判断人员当前体表体温,精度可达±0.3℃。

当有人员的体温超过告警温度阈值时,设备将报警,提醒医护人员进一步检查。同时还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实时传到指挥中心,实现规模性人群的快速精准体温筛查……

而在海曙区的一隔离点,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送餐,进一步减少医护人员与被隔离人员接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该隔离点1月25日启用,海曙区抽调2名医护人员负责被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定时定点进行体温测量和医学观察。饭菜到达隔离点后,由工作人员交给机器人,再由机器人统一配送到每个隔离房间。

而在鄞州塘溪镇,当地镇政府与鄞州公安分局已在一幢隔离房安装27个“天翼看家”及16个全屋WiFi,同步新装27条宽带。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和360°高清摄像头,能够对各个路口和隔离区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控。

隔离区的居民一打开家门,人工智能就能通过远程视频画面分析,如有风险就会报警,大大提高了管控效率及精准防控效能。

02

PART

大数据精准发力

这几天,一个网络应用产品在宁波人的朋友圈刷了屏,那就是新型肺炎实时动态地图。这款产品可以清晰看到宁波市各区域确诊病例的具体地址,不仅能让居民远离危险区域,还能提供定点医院的在线服务。这是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一次典型应用。

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除了地理空间大数据,目前宁波市民卡公司的IC卡大数据系统也能向公安提供被追踪人所乘公交车辆全天的乘客数据,并针对需求,开发追踪系统,筛选统计被追踪人刷卡前2小时和刷卡后4小时的刷卡同乘车人员。

在区县(市)非城市核心区,大数据技术即能减少人群集聚接触,又能高效实现管理。

镇海区在全市首推建筑工地“大数据”。在疫情初期,该系统导出镇海区33个工地共有254名户籍为重点地区务工人员,且所有人员的籍贯、手机、用工时间、工种、所属企业均建档在案,对初期做好防疫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系统正在追加用工人员户籍筛选模块、系统预警监测和提醒模块,以便监管部门对项目工地进行实时监管。

宁海依托政务钉钉、微信等网络平台打造了一个“从线下走到线上防、用数据量代替人流量”的“网上村庄”。在平台上,每个村庄都拥有独立的网络空间,村民可第一时间接收信息,了解疫情情况,还能与左邻右舍互动,更重要的是远在他乡的宁海人能够随时掌握家乡的疫情防控动态。

云校云医破难题

03

PART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不早于2月底。孩子们如何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呢?

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为契合市民需求,1月29日开始,“甬上云校”特别推出132节公益教学课程,首日访问量近100万人次,此后每天访问量均超过60万人次。

2月10日起,平台还将新推千余节课程,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三的全年级段多门学科。下一步,还将拓展收看渠道,家有宁波华数数字电视的学生家庭均可免费收看直播课堂。

疫情蔓延后,我市各医院处发热门诊外,各科室门诊均由不同程度关停,市民们也因疫情有些不敢去医院。

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为此,“宁波云医院”平台启动紧急运营机制,确保患者网上挂号后,3小时内有专科医生给予回复解答,如宁波市第六医院携手云医院平台推出特色专科专家在线门诊,为全市乃至浙东区域提供线上问医服务;针对新型肺炎免费咨询,平台确保5分钟内对市民义诊提问给予回复,1月25日至31日,累积咨询量5698人次。为方便居民用药需求,平台对自费药品全部实现配送入户。

宁波于2015年启动运营全国首家云医院“宁波云医院”。目前,平台共签约231家医疗机构、5781名临床医生,曾获得全球信息化领域最高奖——WSIS项目大奖。

04

PART

政务服务更智慧

由于疫情的蔓延,原本需要开庭的法律纠纷案件,因需要防止人员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暂停。而移动微法院的技术应用,让司法服务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

5G测温、机器人送餐、大数据追踪……宁波“战疫”很智慧

1月20日,鄞州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成功在线调解一起被告当事人在江苏昆山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避免了当事人跨省奔波,最大限度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健康安全。

1月28日,宁波中院发布《关于全市法院疫情防控期间诉讼及相关事项的通告》,引导诉讼参与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开展立案、开庭等诉讼活动,让近期有解决纠纷需求的老百姓可以安全高效地打官司。

不仅是司法服务,我市各项政务服务目前仍保持高效运行。为有效减少窗口人员集聚,阻断疫情传播,2月9日前,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原则上不提供现场办理服务,市民可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和邮寄办、预约办等方式办理政务服务相关业务。

对于公积金事项办理、社保和不动产证明等高频事项办理,市民可前往市、区县(市)中心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的“宁波办事”24小时综合自助服务终端区自助办理。

END

文字:乐骁立 编辑:诸新民 美编:周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