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造101》興起時,我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個綜藝,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充滿了“楊超越”、“海南島島主吳宣儀”、“給王菊投票”等字眼。滿臉疑問的小編也忍不住去搜索了一波。不看不知道,爲吳宣儀小姐姐的美貌打call。

但是,真正體會到全民追星時代的到來,是在KTV一臉懵逼地看着歌單由當初林俊杰、周杰倫的霸屏到被女團的《我是女生》、《我play》這類熱門歌曲的刷屏。一曲夢迴,我彷彿回到了去年夏天被“黑怕”支配的恐懼。

說來2018年的全名造星活動真是火熱,大量的偶像男團女團以及各種形式的綜藝節目帶來了一股品牌與流量的狂歡。就《創造101》的總決賽當晚,在前10條熱搜榜中與《創造101》有關的就佔了7條,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如此火爆的女團卻提出延後了在7月11日的出道發佈會。

快速流量收割,夢想比不過及時圈錢

女團發起人黃子韜曾在一段未播視頻中直擊當下選秀節目的痛點。“每個公司抓住你們現在這個節目的熱度,開始給你們接東西、炒作,但不去真正的打造你們,兩年之內你們就完蛋了。不要成爲這個時代的快消品。”

不管是《偶像練習生》還是《創造101》在節目開展火熱的時候都是大紅大紫,佔據娛樂圈半壁江山的存在。打開朋友圈、打開微博都是那些女孩們的高清寫真圖、海報圖。節目中的練習生,背後的平臺、製作方以及40多家經紀公司都獲得了可觀的流量。單是《偶像練習生》在4月的播放量就已達到30億次。

在節目的運營初期,爲了吸引粉絲各家公司打着“爲了夢想”的旗號爲藝人、爲粉絲營造出認真打造最強男團女團的目的,但就出道發佈會遲遲未定,連出道後的團體代表作還尚未明確。

亞文化的突破

在以往偶像消費中,國內粉絲有很大部分在消費着日韓明星,“限韓令”的推行和國內偶像經濟的興起,給了中國的經紀公司和藝人們有了很大的發展機遇。

根據中國產業網統計,韓國的偶像產業產值在2016年就超過了300億元人民幣,而在日本,僅2017年偶像產業中就帶來了187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11.7億元)收入。據艾瑞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毫無疑問,中國的偶像產業現今就是一塊大蛋糕。偶像經濟帶來的高點擊率、高流量和吸睛能力,是各行各業的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