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了好一陣子的小米上市,終於在昨天塵埃落定。不過隨之而來的,並不是“雷軍榮登中國首富”,而是直接跌破發行價。

從最初傳出的2000億美元估值,到後來的1000億美元,最終每股定價17港元,小米的總市值達到了543億美元,這也讓小米成爲了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的全球第三大規模科技互聯網公司IPO。

昨日收盤時,小米的股價爲16.8港元,較17港元的發行價下跌1.18%。儘管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雷軍卻絲毫不緊張: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的表現纔是最重要的。的確,小米經歷了8年的發展,大風大浪過後,這點小波動根本就不值一提。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剛一上市,便已有成爲龐然大物的趨勢。

截止上週五收盤,百度市值爲878億美元,京東563億美元,攜程248億美元,網易343億美元。對比其他幾家互聯網巨頭企業,小米的第一步顯得尤爲成功,未來的走勢相信也會水漲船高。

前天,雷軍給小米所有員工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提到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一共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期權,IPO後大家將獲得資本市場給予的福報。

之前有媒體做了一個大膽的估算:小米成功上市後,將誕生上千個千萬富翁。

回想之前的幾次經歷,這個預測並不誇張:13年前百度上市時,750名員工中40%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4年前阿里巴巴上市時,直接造就了日本首富孫正義、大陸首富馬雲以及上千個富翁。

毫無疑問,這些人依託於企業上市取得了大量的財富,某種程度上而言都實現了財務自由。如今小米成功上市,將造就大量的財務自由者,未來的日子裏,這些人甚至都不需要工作,僅僅依靠分紅或是套現就能過上相當不錯的生活。

前段時間,胡潤百富榜更新了財務自由的衡量標準。在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人民幣貶值加速的大環境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資產門檻高達2.9億元,杭州、成都等二線城市的門檻也提高到了1.7億元。

放眼全國,能達到這個標準的不足100萬人,總體比例連千分之一都不到。光按比例來說,中國人想要達到財務自由的難度,遠遠高於高考學生考上985高校的難度。因此,相比起財務自由,還是好好學習考上名校更靠譜一點。

財務自由,短短四個字,多少人朝思暮想苦苦追尋,卻依舊被拒之門外。

在很多人看來,財務自由的最大意義便是擁有鉅額的財富,可以肆無忌憚地買買買。但更深層次的看起來,物質永遠追趕不上慾望,如果只用金錢來衡量自由,未免也太狹隘了些。

因此,財務自由最大的意義,不是你可以去做任何你喜歡做的事情,而是你可以選擇不去做你不喜歡做的事情。財務自由,並不是能讓你爲所欲爲,而是能讓你有所不爲。

近幾年來,財富自由的理論就如同突然冒出來的海市蜃樓一般,促使着無數創業者、中產階級前仆後繼爲之奮鬥。隨心所欲、爲所欲爲,想買什麼買什麼、想喫什麼喫什麼、想去哪玩去哪玩,聽起來多麼美好。

但要清楚的一點是,像小米這樣一夜之間造就上千名千萬富翁的事件畢竟是寥如晨星,絕大多數人哪怕窮盡一生也難以觸碰到這條線。這也就意味着,絕對的財務自由,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可能的。

可是除了絕對的財務自由,還有相對的財務自由。比如說有人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提出了中國人財務自由的九個階段:

把財務自由這一虛無的概念給具體量化,更容易讓人理解其背後的含義。只要是在合理合規的前提下形成的,也能算是一種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確實是一個很美妙的夢想,但這僅僅適用於少量人口,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這個夢想並不容易實現。哪怕是如今風頭正盛的小米員工,也是從8年前那一碗小米粥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中間所經歷的的酸甜苦楚我們外人也難以體會。因此,幻想着一夜暴富實現財務自由着實不現實,只有腳踏實地好好工作外加當機立斷抓住機遇,才更有資格去尋求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