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308-1385),元画家。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传世代表作有上海博物馆藏《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葛稚川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等。

王蒙《东山草堂图》(局部)

王蒙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蒙《东山草堂图》(局部)

元四家中,王蒙的绘画语言最丰富,兼具行家和戾家之长,因此学王蒙容易学到本事。王蒙画,概言之:以元人笔墨,运北宋丘壑,得晋唐气质。王蒙的山石皴法,大抵有牛毛、解索、短披麻几种,虽则繁复,不觉杂乱,笔意松活、古秀、苍老,望之郁然深秀。王蒙用墨喜干渴,很少漫漶的湿笔,即便渲染墨色,笔下水分也少,有书写意味的笔触朗然可辨,用干笔却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秀润和湿气,难得!读王蒙画,屋宇勾勒,人物神情,山石树木用色,隐隐透出的中古气质,让我想起魏晋墓壁画和顾恺之、展子虔、李思训。元四家中,唯王蒙最喜设色,用色亦鲜明,而画的气质,却与古会,可见,画的古意,无关乎水墨或设色,关乎其人。王蒙山水,经营布局,得宋人法,层峦叠嶂,茂林密竹,画面繁复,笔头却是松活的,因此不觉沉重闷气。

王蒙的画代表由元入明的启蒙画派,他的新观念表现在笔墨和布局,以其密集的牛毛皴相对于赵孟頫以来的清逸简淡,以其繁密高叠的山石相对于倪瓒的一河两岸,在中国绘画史上,王蒙的地位就像荆浩、李唐、赵孟頫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远宗摩诘(恽南田语)”。

王蒙《东山草堂图》(局部)

明董其昌更推祟其为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元代末年,王蒙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再次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终其一生,他都交织在江湖与庙堂之间,黄鹤不远,而官场弥近。

《东山草堂图》

王蒙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11.4 厘米 横61 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此画时,王蒙已初具自家风貌,用笔切实稳厚、灵活松快,极细微处,均无轻率之笔。此画作隔水草堂,磊石重叠,秋林疏爽,高士闲居。图中山石的形制皆偏于方。无论是松树的勾、皴,柏树的叶点,其他杂树枝叶的双勾,还是山石的皴线、苔点,都刻画得极其密实、精细,故别有一种稳重苍郁意象。后人中如沈周,得力于此者甚多。

编辑

Angie

线上书店

Online Bookstore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