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進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應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優化制度供給,打造有利於激發創新的制度保障。雖然工業經濟在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工業仍存在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不高、工業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

  原標題: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

  呂慶喆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

  受政府逆週期調控落實顯效以及經貿摩擦有所緩和等因素疊加影響,工業經濟呈溫和回升態勢。2019年四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爲101.2(2015年爲100),比三季度回升0.3點,爲年內首次回升,且工業景氣指數連續15個季度保持在100.0點之上波動運行,展現了較強的發展韌性。

  在工業經濟溫和回升的同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一是工業基本盤不斷擴大。近年來,我國工業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繼續保持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共有工業企業345.1萬戶,與2013年末相比年均增長7.4%。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二是工業新動能匯聚成長。在一系列促進新動能發展的政策作用下,工業經濟與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帶動了工業新動能快速成長。2019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4位,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實現躍升,5G手機芯片投入商用,存儲器、柔性顯示屏量產實現新突破,全年批准發佈5G、車聯網、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行業標準1461項。

  三是工業結構持續升級優化。從新產業看,2019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8.8%和8.4%;從新產品看,3D打印設備、高溫合金等新材料以及智能手錶、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消費產品繼續保持超高速增長。在新供給不斷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表明資源正向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製造業集聚,新的工業增長點正在孕育蓄能。

  四是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突出。隨着去產能政策落實推進,我國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供需兩側的矛盾有所緩解。2019年各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均處於75%以上的相對較高水平,且呈波動上行走勢。企業微觀槓桿率有所下降,2019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爲56.6%,比上年末降低0.2個百分點。

  雖然工業經濟在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工業仍存在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不高、工業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一方面,我國產業鏈整體水平依然位於中低端,且不同鏈條之間協同度不高,與發達國家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導致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關鍵環節不得不大量依賴進口,面臨國外“卡脖子”風險。數據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爲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進口。另一方面,受全球經濟和全球貿易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因素疊加影響,市場需求依然偏弱,工業質量效益有待提高,2019年累計利潤呈持續下降狀態。

  促進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應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優化制度供給,打造有利於激發創新的制度保障。合理的制度保障能夠構築良好的外部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創新績效。政府要進一步加強有利於創新的頂層設計,用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撐構建人盡其才、財盡其流、物盡其用的制度環境;同時,企業應該明確制定鼓勵創新的管理制度,鼓勵創新行爲,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二是優化研發體系,增強創新研發的效能。要充分發揮各市場參與方的最大效能,形成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金融機構等主體之間的聯通渠道,構建權責清晰、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治理格局,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創新效能,提升創新效率。

  三是強化創新服務,構建創新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優質高效的創新公共服務,能夠顯著降低企業創新研發成本,提升企業創新的市場活力。應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高端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加快建設一批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產業支撐力大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可靠性試驗驗證、計量檢測、標準制修訂、認證認可等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蔣曉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