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19歲女孩何紅宇在廣西潿洲島失聯,8月24日當天,在未告知父母的情況下,何紅宇購買了前往北海的車票。據北海警方在潿洲島一賓館內獲取的何紅宇的“遺書”顯示,信件內容透露輕生念頭,她在信中寫到: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其實我從十歲時就一直對死亡充滿憧憬,我的時間是我所到的罪惡。我總是在想我爲什麼要存在?爲什麼要出生?我總是想到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難以體會到,後期的共情力幾乎全無,我甚至無法摸着良心說我愛你們,因爲愛是不會傷害的。

你們是我最大的牽掛,居然要讓你們白髮人送黑髮人,真是造孽!我的遺志是希望你們幸福地活下去,所以請儘快消化悲傷啊!直到最後一刻也吸了你的血,花錢就是吸血吧。

對不起了媽媽,生了我這麼個怪物會讓你很難過的,但我確實不適合活在這世上,別浪費資源找我。”

女孩母親承認遺書的確是女兒的筆跡,但不相信她會輕生,失聯前母女一直有聯繫,“她很熱愛生活,想復讀考更好的大學讀醫科”。目前警方仍在搜尋中。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看到這個新聞,我不禁想到了前不久同樣是在潿洲島失聯的22歲女教師,失聯前家人沒有感覺到任何異常,她的親人說,龍某樂自幼喜歡畫畫,是個陽光開朗的女孩。雖然這是她第一次獨自出門旅行,但她曾遠離親人在四川西昌讀書,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家人據此認爲,龍其樂不可能自殺。但據最新報道,這名22歲失聯女教師的遺體已在北海市海邊被發現。

這兩位女生的家屬最初都不認可自殺說因其性格比較樂觀。有網友這樣評論:所有的父母都以爲很瞭解自己的子女,但是事實卻往往令人傷感。也許他們早已發出了求救信號,但是沒有人理解。

抑鬱情緒&抑鬱症

抑鬱症現在已經成爲生活中耳熟能詳的詞彙了,但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對它並不瞭解,或者輕易的爲自己,爲別人下診斷,又或者不夠重視它。

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爲僅次於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約爲6%,目前已確診的抑鬱症患者爲3000萬人左右。調查顯示,這3000萬抑鬱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專業的救助和治療,同時,還有相當多的患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更沒有進行過診治。還有一部分人認爲自己是抑鬱症,匆匆忙忙就醫。

人有七情六慾,有時候我們也會出現抑鬱的情緒,出現這種情緒也是正常的,不要誤認爲自己得了抑鬱症,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的差別。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1.持續時間:

抑鬱情緒一般是事出有因的,比如工作不順,失去親人,戀愛失利等等,通常我們在短期內進行自我調節就可以緩解,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便可以從抑鬱情緒中解脫;而抑鬱症就不是這樣了,抑鬱發作時可能是無緣無故的產生,自己難以化解,甚至隨着時間的變化會越來越嚴重,症狀一般超過兩週,有的甚至幾個月。像案例中的19歲女孩何某宇,她在信中表示,“我從十歲時就一直對死亡充滿憧憬”,這種情況可能就不是一般的抑鬱情緒了,她可能會患有抑鬱症。

2.抑鬱程度:

一般的抑鬱情緒程度比較輕,沒有其他的伴隨症狀;而抑鬱症程度比較嚴重,會影響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無法適應社會影響社會功能的發揮,嚴重者會產生消極自殺言語及行爲。

3.症狀特徵:

一般的抑鬱情緒沒有節律性症狀特徵,而抑鬱症往往伴有明顯的軀體性症狀,比如長時間精力減退、頑固的失眠,同時體重、食慾和性慾下降等等,抑鬱症的心理症狀一般會出現“晨重夜輕”的時間規律。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縱向對比——與過去的自己對比,比如過去自己活潑開朗,但現在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意與人接觸;還可以進行橫向對比——與他人對照,比如感情不順,被分手,過了一段時間後,別人可能會恢復情緒,而自己卻一直沉浸悲傷的情緒裏不能自拔,甚至感覺越來越糟,這就需要考慮抑鬱症的可能。

抑鬱症&性格

有很多人認爲,抑鬱症就是一種單純的心理疾病,比如他們認爲抑鬱症就是患者自己想不開,過度壓抑自己而導致;或者認爲患者懦弱無能,不夠自信,逃避現實所導致;這些想法有一定道理,但很是片面,抑鬱症並不僅僅是因爲單純的心理問題或者性格問題所導致的。

關於抑鬱症的病因,有心理學學者提出了一種叫做“拼圖觀”的理論。所謂“拼圖觀”,是指導致抑鬱症發病的因素不是一個單一的因素,而是多重因素彼此交互影響的結果。這種理論從整體看待抑鬱症的成因,所以它可以被看成是目前最合理、最符合事實和對治療最有積極意義的抑鬱症病因學觀點。除了心理因素,一個人的抑鬱症成因也會受到遺傳因素,家庭環境,社會文化,以及個性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由於成因衆多,我將選取個性因素來進行簡單的介紹。

我們很多人都認爲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會得抑鬱症,但其實也有不少性格外向,樂觀開朗的人也會患有抑鬱症,很多的喜劇演員都患過抑鬱症,比如說卓別林,周星馳。

所以,有很多心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心理學家安妮特·布朗等人通過實驗研究表明,下列七種性格的人是最容易患抑鬱症的人:高度內向型人、冷漠型人、偏執型人、敏感型人、競爭型人、強迫型人和吝嗇型人。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比如明星鄭爽,前一陣子自爆自己患有抑鬱症,她曾經發動態說:“最近莫名低落,裝着開心,又不想被人看穿,努力做到正常人”,鄭爽其實是屬於一個比較敏感型的人,她有時候很在乎別人的想法,會因爲別人的想法糾結很久,這類人情緒極不穩定,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有可能使他們的心境發生180度的大轉變。

前面案例中的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案件,家屬都認爲女孩積極樂觀,不可能選擇選擇輕生,但是父母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嗎?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想要的是一個“蘋果”,但父母塞給她的卻是一個“梨”,還告訴她這個“梨”多麼好喫。從這個女孩的信中,我們瞭解到她“從十歲時就一直對死亡充滿憧憬”,是什麼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對死亡充滿嚮往?或許是體會不到這個世界的愛吧,也許她是一個內心敏感的人,可能父母,或其他親屬曾經因爲她花錢時而感到抱怨的幾句話,深深刻在刻在她的心上,以至於她的信上寫道“花錢就是吸血吧”;因爲感受不到愛,所以認爲自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難以體會到,後期的共情力幾乎全無”。也許她的積極向上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沒那麼糟,也許是高考失利以及家長的期望讓她的內心早已崩潰,也許是在復讀時的壓力讓她難以喘息,不知哪一個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認爲自己的時間就是罪惡,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讓她感到厭惡,所以匆忙的寫下那封信。最後,我們也不知道高考再戰,考上名牌大學是她自己的理想,還是父母期待的理想。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再比如哥哥張國榮,他在1987年的自傳中這樣寫道:“記得早幾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敘舊,他們都會問我爲什麼不開心,臉上總見不到歡顏。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憂鬱症,至於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從他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強迫型的人,也可以稱爲完美主義性格。心理學家霍妮將完美主義者比作“自己強暴自己的人”,這類人對自己,對他人都要求嚴格,追求完美,當現實生活與他理想中的完美不能一致時,他們可能就會變得焦慮和抑鬱。

如何對待抑鬱症患者?

曾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終於懂得那些站在樓頂自殺的人爲何要等人們發現才猶豫沒直接跳下去了,他們不是不想自殺,也不是爲了博眼球,他們在等……在等這個世界最後的溫柔。”

其實,抑鬱症患者要的並不多,也許僅僅是想看到這個世界一點點的溫柔。當他們說“我想自殺”的時候,其實是他們發出的求救信號,對於他們來說,比抑鬱症更讓人身心俱疲的事,是假裝自己沒有抑鬱。所以如果我們身邊有朋友,有家人是抑鬱症患者,我們應該如果陪伴呢?

1.不要僅僅問“你最近怎麼樣啊?”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最近好沒好啊?”這時,抑鬱症患者擔心自己的抑鬱情緒會打擾到別人,也同時擔心別人會對自己的事情表現的滿不在乎,可能會說“還不錯,我很好”,但他們比誰都知道自己不好。

2.千萬別灌雞湯、講大道理

有句歌詞是這樣的,“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難以自控”。其實抑鬱症患者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如果這時你給他講一些道理,絕對不會有效果,並且他會認爲你不理解他,明明自己已經很難受了,你還說一些要努力要積極的話,這會讓他感覺自己更加無助,甚至是自責。

3.有耐心的陪在他身邊

如果不知道說什麼好,你可以在那裏靜靜的陪着他,陪他哭或者陪他笑,陪着他發呆……必要時可以給他一個擁抱,或者握着他的手,表示自己一直會在他身邊,陪伴其實就是一種接納。如果他想表達自己的一些事情,你可以選擇靜靜聆聽,也可以選擇說一些不加評判的話,比如“你希望我爲你做一些什麼呢?”

潿洲島19歲女孩失聯事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溫柔的一句話,也許會拯救一個人。願每個人都可以被世界溫柔以待,也願每個人都可以溫柔以待這個世界。

文/玉兮之 燕園心理團隊

你瞭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嗎?

情緒不好時,你會如何自我調節?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如果你最近的情緒不太好,又無法判斷到底是什麼問題,可以來找我們聊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