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在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现场发言。

  10月26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闭幕。从参会规模和领导级别来看,今年论坛堪称“史上最高规格”,在多位与会外方代表眼中,北京香山论坛已越来越有“国际范”。南都记者发现,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在整体友好的气氛下,面对南海“必答题”,与会代表针对不同观点进行交锋,密集上演了多轮“头脑风暴”。

  规格突破以往,

  如何彰显“国际范”?

  从2006年开始,迄今已举办到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的规模和规格一直在提高,今年更是首次突破以往,实现了“史上最高规格”。先是历经前四届的国际防务智库和学者间“二轨”(民间)平台的探索,到后四届升级为增加邀请国家官方代表团出席的“一轨半”(半官方半民间)论坛。

  过去12年来,从第一届14国24名外国代表参会,到第八届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50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这一变化无不在印证着,北京香山论坛更像一颗慢慢冉起的新星,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和挑战,提供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目前国际上各种安全论坛百花齐放,既有亚太地区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韩国首尔安全对话,也有欧洲慕尼黑安全会议、印尼雅加达安全对话等,这使得国际安全问题能得到更好治理。那北京香山论坛在国际安全领域扮演着何种角色?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与会多位外方代表已是北京香山论坛的老朋友,有的甚至每一届都没落下,在他们眼中,这届论坛越来越有“国际范”。

  白俄罗斯战略与外教政策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兼主任阿尔谢尼·谢维茨基认为,香山论坛是参与国之间建立信任与信心的对话平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来说,通过讨论消除各种错误理解、刻板印象,非常重要。

  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发言提到,“我们需要交换的是观点和看法,而不是交换子弹和导弹。”

  “在百花齐放中,相比过去,香山论坛这朵花如今开放得更艳丽了。”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赵小卓认为,香山论坛与别的论坛某种程度上形成互补,有很多国际安全理念是共通的,也会存在不同理念的碰撞,但并不能说论坛之间是竞争关系,“不存在有你没我或我大你小。”

  军方主场外交,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在赵小卓看来,北京香山论坛的轨迹可以折射很多东西。一是中国发展强大,二是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本身有了期盼,国际社会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也希望中国的在国际场合发挥更大影响力。

  前七届作为北京香山论坛学者代表参加的赵小卓,今年首次担任主办方的筹备“掌勺人”,从“吃饭”向“做饭”角色转变,背后是事无巨细的论坛筹备工作。作为国际场合,又是主场外交,方方面面都与中国形象、中国军队形象挂钩。与此同时,面对史上最高规格的香山论坛,多国防长、高级军官领导的到来,政治敏感的高要求,赵小卓坦言最大的挑战是压力,为此他近两个月常睡不着觉。

  在论坛闭幕时,赵小卓笑称,“结束后最想做的,是希望自己能好好睡个觉。”

  作为一名“掌勺人”,如何配好论坛议题这桌“菜”,更好符合与会人员的需求,自然成为主办方要筹备考虑的问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每届论坛议题都不一样,每个议题背后都有一定针对性,涉及具体问题或具体背景。在议题选择上,主办方既要将议题跟国家大政方针契合,也要与现实安全问题相符,为此在设置议题期间他们召开多场研讨会,从各个方面交流现有哪些安全关系话题,慢慢再聚焦成议题。

  作为中国军方学者代表,赵小卓每年也会穿梭于各种国际场合来阐释中国观点,相比于客场,此次主场举办有何优势?赵小卓告诉南都记者,虽是主场,但绝不是灌输和对立的场所,而是一个互相倾听的场所,这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很重要。中国军人和学者在这里,既讲中国理念、方案、故事,也愿意倾听各方不同角度的声音。

  面对这次高规格办会,接下来对香山论坛有何期待,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接受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首先,他期待论坛越来越开放,相较今年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派团来华,共商大是。其次,期待论坛越来越包容,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中国人讲“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希望论坛兼收并蓄,成为国际社会“头脑风暴”的大舞台。第三,期待论坛越来越务实,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希望论坛聚力影响国际安全形势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和趋势性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朝鲜首次参会被评“低调”,

  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外方最大特点之一,是过去很少在国际多边场合亮相的朝鲜军方代表团,首次派6人高规格参加北京香山论坛。

  其间,朝鲜代表团最高级别官员和朝鲜学者代表分别作了发言,分别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武力省副相金享龙上将和朝鲜外务省裁军与和平研究所副所长宋日赫。南都记者了解到,人民武力省副相的级别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角色,另外裁军与和平研究所副所长,也是朝鲜国内的重量级学者。

  朝鲜军方代表在会上就近一年朝鲜半岛的积极变化进行发言,同时也谈到希望朝鲜人民过上和平生活,希望朝鲜人民军是朝鲜和朝鲜人民的保卫者、捍卫者。在两人发言期间,“和平、稳定”成为两人讲话关键词,发言中无不透露着朝鲜对于和平与繁荣的期盼。

  一名军方与会代表告诉南都记者,朝鲜军方代表的演讲跟以前在媒体上展现出来的朝鲜军队咄咄逼人的姿态很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友善的姿态,也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金享龙说,将一度是热点地区的朝鲜半岛转变成亚洲及全世界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的和平与繁荣地区,是朝鲜坚定不移的立场。

  宋日赫也强调,朝韩领导人的携手充分证明了朝鲜民族是一个民族,双方是真正希望实现和解统一的。

  来自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部主任的黄载皓已连续八届参加香山论坛,看到朝鲜代表团首次到来,黄载皓按捺不住情绪,在平行会议发言期间直言“感动与感谢”。对于朝鲜两位代表的发言表现,他用“低调、中立”来评价,对于当前朝韩双方的多个新合作机制,黄载皓也希望能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军科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李抒音也提到,朝鲜派代表参会,本身就可以看出朝鲜致力于走沟通、开放的道路,释放了积极友好的信号。

  南海“必答题”,

  参会者不同观点如何交锋?

  南都记者发现,本届香山论坛在整体友好的气氛下,也存在一些不同观点的“针锋相对”。

  “美国一直在提‘航行自由’,也有20个国家在相关文件提到并支持这个想法。这个问题日渐升温,我不认为是因为信任赤字,而是由于缺少透明度的领土声索。”在26日一场关于“亚太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评估”平行会议上,一名印度军方学者将所谓的“中国南海军事化”问题抛给台上参与讨论的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院长徐辉少将。

  对于印度学者的陈述和问题,徐辉用英文首先跟这位中国“邻居”分享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观点。他说,过去30年来,有一个国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却没有对别的国家开过一枪,那就是中国。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大国从未停止过对别的国家的武装干涉和轰炸,却不停地向世界推销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对这样一个事实,您不觉得很有讽刺意味吗?”

  紧接着,徐辉将军用美国人关于“公民是否应该拥有枪支”的百年辩论来比喻目前的“南海岛礁扩建”问题。反方认为,拥有枪支就会杀人;而另一方认为,枪支本身不会杀人,杀人的是拥有枪支的人。换句话说,是制定政策的人,而不是武器本身,决定了一国政策和行为的根本。

  “我们对一国政策走向的判断,要基于它的历史文化和基本事实。”徐辉说,中国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文化,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的外交政策,为东亚40年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对于如何实现有效对话?来自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位陈姓学者将自己的观点和与会者分享。他说,对话要真正有意愿使对话变得有意义。很多人为了对话而对话,有时候不是对话而是争论。同时,发言的人应该坦诚,有同理心,进行换位思考,有一定妥协和让步,不该出言伤人,不该相互谩骂和责备。

  “很多报道称,美国指责中国‘南海军事化’,中国说美国在对中国进行遏制,美国否认。请问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后,将采取什么措施增进南海地区的信任?中美如何在南海地区进行海上活动?”同样是南海问题,该名学者将问题提给了现场的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副总裁冯德威。

  “我跟你的观点不一样,缺少信任的时候更需要建立信任。”冯德威说,目前南海地区已经有了军事、海上磋商机制,还有各种对话,例如视频、通话、热线等,美国海军和中国海军之间都有这样的机制,双方已经有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不是在这里指责批评某一个人,如果大家军事互信机制都不遵守的话,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潘珊菊李飞实习生赵姬发自北京

  摄影:南都记者潘珊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