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增長至4.6萬億 新增勞動力近半接受過高等教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教育、養老、就業、醫療、住房等民生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背後離不開持續加大的投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9月26日舉辦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民生成就的亮眼數據。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發佈會上介紹,2018年全國教育投入總量已達4.6萬億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介紹,2018年就業人數達7.8億人,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基金累計結餘6.8萬億元。民政部部長黃樹賢介紹,目前養老服務從面向困難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體老年人,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17.33萬個,牀位735.3萬張。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民生投入和保障受到一定考驗,但更應在經濟轉型期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增加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供給,這對於穩定就業,推動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教育發展離不開教育投入

陳寶生介紹,從2012年開始,我國實現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的目標,且連續七年保持在這一水平上。2018年,全國教育投入總量4.6萬億,和建國初比,年均增長13.4%,教育支出已經成爲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

正是因爲如此大力度的投入,我國教育在70年內取得了長足發展。“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小學淨入學率只有20%,4.5億多人口中大學生只有11.7萬。我們用了20多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義務教育普及之路。”陳寶生說。

“經過70年發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經達到81.7%;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已經達到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8.8%。”他說。

目前,我國已經建起了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1.9萬所,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2.76億,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0多萬。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選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記者,全國教育經費等於財政性教育經費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非財政性包括學費收入、民辦投入、捐贈收入等。

廣東是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第一大省,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爲2522.55億元,是唯一一個超過2000億的省份。2018年的數據尚未公開,但2018年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在內的地方財政性教育經費已經公佈,爲3189.18億元,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

這其實是教育投入中“浮出水面”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家庭對子女教育的私人投入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佔2016年GDP比重達2.48%。

“但家庭教育支出,比如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學費,還未納入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統計當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化解技能人才短缺問題

今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將繼續增長。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而在過去幾年,這個數字一直在4000億元左右。“這些增量可能主要用於中西部地區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以及高等職業教育等領域。”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一個重要的增量是,今年高職院校將擴招100萬人。這一舉措具有雙重意義,首先將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羣體納入擴招範圍,有利於提升就業能力。

張紀南在發佈會上介紹,抓好職業技能培訓,這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力舉措,也就是要解決“有事沒人幹,有人沒事幹”的問題。

“城鄉就業的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城鎮就業人員的佔比從1949年的8.5%,提高到2018年的56%。第三產業就業佔比從1952年的9.1%,提高到2018年的46.3%。就業渠道多元化、就業形式多樣化不斷發展。”他說。

這樣的就業結構變化更要求技能人才加大供給。陳寶生介紹,70年來,教育爲國家培養了2.7億接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各類人才。我國新增勞動力中有48.2%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3.6年。

“高職擴招本身就是就業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高職擴招完成後,還要努力讓學生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就業,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與市場銜接,要儘可能實現人力資源市場與院校的信息互通。”儲朝暉說。

下一步,還需要加大技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力度。張紀南介紹,重點是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這是促進技能人才發展的關鍵。要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全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

超一半養老機構由社會力量舉辦

養老、醫療、住房也都是重要的民生問題。9月2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部委“一把手”都介紹了70年來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介紹,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達到6.6%。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不斷提高。我們用比較短的時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

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仍是衛生工作長期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國家醫保現在以市一級爲單位的統籌,這個池子太小,統籌級別太低,到省一級的統籌,池子深,這樣能夠更好地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就是籌資水平還需要提高。”馬曉偉說。

目前,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牀位合計735.3萬張。其中,超過50%的養老機構和近40%的養老牀位由社會力量舉辦。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主要是要進一步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發展養老事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補充、醫養相結合’。”黃樹賢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則介紹,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羣衆解決了住房困難。

他介紹,公租房、住房租賃、共有產權房、棚戶區改造都將是下一步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的重要工作。比如將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着力解決新市民等羣體的住房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