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中的明明是高價藥,爲何到病人手上卻成低價藥?

  鉅額國家醫療保險基金究竟是如何被騙取?

  近日,綿陽天誠醫院騙取國家醫療保險金一案,由綿陽市涪城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在涪城區法院開庭公開審理。一審當庭依法宣判,分別判處7名被告人15年至3年不等有期徒刑。

  該案故事開頭還要從2013年說起。

  2013年以來,綿陽天誠醫院法定代表人蘇某某、天誠醫院總經理吳某某,授意和安排其醫院住院部的醫生,在醫療系統中給病人開具能在醫保基金報銷的高價格藥品電子處方。

  但事實上,醫護人員在給病人實際用藥過程中,卻用功能類似的低價藥品,替換了電子處方上的高價藥品,或者減少對病人的用藥量。

  這就形成了差價。

  此後,住院部護士將電子處方上的高價藥品在電腦上進行點擊計費,並將電子處方上傳社保部門的醫療報銷系統,將病人資料、電子處方上的藥品計費清單等資料,上報至社保局進行報銷。

  通過這樣的方式共騙取國家醫療保險金600餘萬元。

此案由涪城區檢察院審查提起公訴,涪城區法院近日開庭公開審理作出一審判決,依法判處蘇某某、吳某某等7名被告人犯詐騙罪,分別判處15年至3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同時追繳被騙取的國家醫療保險基金人民幣600餘萬元。

  張怡 劉聰 趙銀熙

  編輯 蘭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