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將創歷史紀錄?4大理由強力推動

冠狀病毒在中國的迅速傳播並未抑制豬肉上漲行情,對供應短缺的擔憂推動這個全球最大肉類消費國的豬肉價格正在邁向創紀錄新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12月幾乎翻番之後,1月豬肉價格又同比上漲了116%。當前的批發價格僅比11月的創紀錄高位低4%,背後推漲因素包括非洲豬瘟導致的供應減少和冠狀病毒疫情之後的運輸限制等等。

而接下來,還將有四大因素進一步推高豬價。

節後補欄低於預期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企業復工推遲以及生產資料的流通受阻將影響新建豬場開工建設及豬場正常生產,尤其是中小散戶。湧益數據顯示年後市場補欄較少或基本沒有,大幅低於往年同期。很多地區的仔豬和母豬銷售訂單都推遲了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前期三元母豬高補欄高淘汰的特點決定了2020年下半年面臨新一輪母豬更新,而市場上二元母豬產能尚不能跟上,行業可能面臨持續三元留種的惡性循環,種豬問題將貫穿2020全年。

因此,年後補欄低於預期將延遲顯現到下半年供給,產能恢復形勢不容樂觀。

下半年生豬恢復不容樂觀

湧益數據顯示,1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0.51%,同比下降35.82%。在疫情大背景下,能繁母豬存欄走勢存在反覆,當前尚不能看到絕對量的趨勢拐點。同時去年行業不得已選擇由下而上的三元回交留種,導致三元后備及能繁在母豬結構中佔比超50%,考慮母豬羣生產效率的下降,商品豬實際供應能力難言樂觀。年底產能能否基本恢復到常年水平尚需觀察。

消費積極

新冠病毒對豬肉消費的影響更多體現爲短期情緒的衝擊,且餐飲轉家庭消費及野味轉傳統肉類均將引導整體豬肉消費趨於穩定。湧益數據顯示,節後豬白條鮮肉漲幅12.26%,豬價2.58%,鮮肉漲速超過生豬,除了商品豬流通受阻及屠宰企業開工推遲外,側面反映豬肉家庭的基礎消費相對堅挺。

參考非典期間的肉類消費情況,豬肉消費受影響較小並且率先恢復。儘管當時餐飲端大致下降50%(佔豬肉消費的40%),整體影響20%,但後續家庭消費上漲30%-50%,因此中長期來看豬肉消費基本無影響。從目前觀察的情況來看,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爆發後,豬肉消費依舊比較堅挺。各地對野生動物、蛙等肉類消費明顯減少,而禽肉和海鮮消費短期也受到一定的心理影響,當前的肉類消費主要還是集中在豬肉上。

禽流感將利好豬價

豬肉價格也可能會受到該病毒對家禽業負面影響的支撐。

上海匯易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強說,有些地方爲阻止這種病毒的傳播而設置路障,包括養殖大省山東和河南,導致一些孵化場的小雞無法運出,只能撲殺。他說,今年上半年可能會影響雞的補欄。

林國發表示,今年早些時候補欄不足可能會導致國內禽肉產量下降,而禽肉通常被用來代替豬肉。家禽養殖還受到禽流感的打擊,湖南和四川分別撲殺了18,000和2,261只雞。

供需嚴重不平衡將繼續利好豬價,目前來看,豬價已經連續好幾日上漲。根據豬場動力網的數據顯示,重慶、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單價均已突破40元/斤,其中廣西高達44.6元/公斤,多地豬價已然達到歷史之最。接下來,供不應求的現狀將促進豬價繼續火力全開,邁向新高!

來源:彭博環球財經、金融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