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整天漫不經心的,睡覺、喫飯、作業、上學都得催,不管遇到大事小事掛在嘴上的永遠都是:“管他呢”、“隨便”。

其實,這些佛系的表現都折射出孩子缺少追求、沒有夢想,隨波逐流的現象。

有位哲人說:“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始於我們心中的夢想!”也就是說,要想孩子成功必須讓孩子先有夢想,然後爲夢想去努力。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環境怎麼樣,都不放棄。

有夢想和沒夢想的孩子,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有夢想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不妨看看這個故事:

他,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戶家裏。家裏很窮,很小就跟着父親下地種田。

有一天,他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對父親說:“長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

父親無奈地拍了拍他的頭說:“孩子!你別做夢了。那麼遠的地方,你怎麼可能去的了?”

十幾年後,當初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他站在金字塔下,抬頭仰望,想起小時候爸爸說的話,心裏默默地對父親說:“爸爸,人生沒有什麼能被保證!”

故事裏的主人公就是臺灣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

那個在他父親看來十分荒唐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在十幾年後成了現實。

而爲了實現這一夢想,林清玄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點就起牀看書寫作,每天堅持寫3000字,一年就是100多萬字,正是靠着這樣的堅持,他才成爲一個世界著名的作家,才走到了金字塔下。

有夢想和沒夢想的孩子,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從林清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孩子本身沒有聰明和笨的分別,只有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區別。

不妨再往遠處看,“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這些看起來讓人覺得不可能,甚至是有些“傻”的神話故事同樣告訴我們夢想的重要性。

事實上,擁有一個夢想並不難,但由於孩子們身心都不成熟,此時的夢想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所以,作爲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夢想特質有所瞭解。

幫助孩子發現夢想,堅定夢想

孩子的夢想目標都非常明確,大多與興趣、愛好、特長相關。不少孩子會以身邊或媒體宣傳的自己喜歡的人作爲夢想。比如愛好唱歌的希望將來當歌唱家,喜歡畫畫的希望自己成爲畫家;愛好踢足球的,希望將來能成爲馬拉多納或者羅納爾多。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夢想會有變化,正所謂“少年多志,夢想多變”。今天喜歡動漫,明天喜歡電影;今天喜歡文學,明天喜歡藝術等,作爲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因勢利導,找到孩子前行的方向。

有夢想和沒夢想的孩子,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幫助孩子把夢想細分化,具體化

因爲夢想是個比較遙遠、籠統的概念,所以優秀的孩子總是把夢想細節化、具體化,並在具體的實踐中付諸行動。而這個細節化、具體化的夢想就是目標。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255位基礎相近的小學生被隨機分成了四個組,分別設立了不同的目標,分別是短期目標組(每次小測驗提高4%的分數),長期目標組(在十週之後的考試提高20%的分數)以及“盡全力”組。

在前兩次測試中,這些組別中學生的分數沒有明顯區別,但是在後期,擁有短期目標組別的學生的成績遠遠超出了“盡全力”組和“長期目標組”。

有夢想和沒夢想的孩子,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實驗之後的問卷調查也顯示:有短期目標的學生對於每個小目標更加堅定,也更努力。所以有了夢想後,我們還要付諸於行動,作爲父母引導孩子將夢想目標細分爲若干個小目標。

孩子每達到一個小目標,或者每天取得一點進步,父母都應及時鼓勵。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適時提供幫助,幫孩子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

這樣,即使孩子最終沒有達到理想目標,也體驗到了爲夢想奮鬥的樂趣,他的人生也會因此而豐富多彩。

激發孩子夢想的幾點建議

01. 引導孩子多讀名人傳記

爲了幫孩子樹立理想,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名人傳記,讓孩子汲取名人的精神力量,漸漸樹立自己的理想,併爲之奮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給你一座高山,自己去攀登,而你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永遠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並且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去,成功就不會太遙遠。

有夢想和沒夢想的孩子,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2 幫助孩子認識社會、感受生活

孩子對社會的認識深刻了、對生活的感受豐富了,自然就會有自己的夢想和人生目標。等孩子有了獨立的思維,他就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會爲之而奮鬥。對父母而言,就是教給孩子如何樹立理想。至於孩子的具體理想,相信孩子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有夢想和沒夢想的孩子,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要記得:有夢想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在夢想的路上,和孩子一起生長,纔是最完美的守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