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8日,美國白宮公佈了總統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中明確將中國列爲競爭對手,這是冷戰以來的首次。他一直相信一點:美國正在被敲竹槓。他多次指責敲詐美國的中國就位列榜首。

他告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如果他們不幫助我們對付朝鮮,那麼我就去做我一直說我想做的事。”我們應該預料到,2018年,美國將對中國採取貿易行動,中國將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抗這些行動。

近日針對馬雲收購速匯金再次遇阻,也許是某種意義上的中美貿易戰的預演。對此中國外交部呼籲美方能爲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提供一個公平、可預期的環境。

馬雲折戟美利堅背後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分析人士稱, 在目前中美經貿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會發現今後在美國投資併購愈發艱難。另有分析人士稱,2018年,隨着川普總統對中國能否改善兩國的經貿聯繫失去耐心,中美今年上半年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非常大。

已見端倪

2017年末,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令人擔心這是美中即將爆發貿易戰的前奏。

11月28日,在沒有任何美國企業提出訴訟申請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通用鋁合金板發起“自啓動”調查。這是26年來的第一次。

11月30日,特朗普政府首次公開就中國尋求世貿組織認可其市場經濟地位表明反對態度。

12月18日,特朗普在公佈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定位爲戰略競爭對手,並指責北京實行目的在於削弱美國的經濟侵略戰略。

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8月開始,積極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進行反補貼、反傾銷(“雙反”)調查,調查範圍涉及廣泛,從硬木膠合板、工具箱,到塑料裝飾品等。特朗普政府“雙反”調查的案例與奧巴馬政府去年的案例相比,激增60%以上。

美國參衆兩院也提出法案,限制外國資本對美國技術公司和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主要針對的就是中國。

中美貿易戰何時大爆發?

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特朗普和他的貿易官員們可能會宣佈一些上述重大調查的 結果,包括鋼鐵和知識產權盜竊等,這個結果的宣佈可能會導致對一些中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政治經濟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他預計今年上半年兩國間會爆發貿易戰,而且這會升級成爲貿易衝突,並威脅着兩國關係的其他方面。

“我之所以認爲美中貿易戰即將到來,是因爲在美國有一種廣泛的共識, 那就是中國的經濟政策不公平,且有歧視性。而與中國的接觸和談判並沒有達到效果,沒有促進兩國關係向公平方向發展。特朗普政府從去年夏天開始就着手準備了,如果沒有進展,就採取單邊行動。很明顯,在2018年上半年,他們會用這些手段來懲罰中國。”

甘思德說,面對美國的單邊行動,中國是不太可能改善和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爲的,相反,中國會採取報復手段。

新年第三天,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發表評論稱,如果美國政府繼續這樣下去,2018年,中美貿易之路一定不會平坦,而且,中國也將採取報復措施。

美國另一智庫歐亞集團戰略與行動主任梅麗迪斯·薩普託(Meredith Sumpter)在接受彭博通訊社採訪時也表示,2018年,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非常可能,因爲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已經失去耐心。

特朗普入主白宮後,由於希望得到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幫助以及修復與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像他競選時所說的那樣,即刻給中國貼上貨幣操縱國的標籤,也沒有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甘思德說,特朗普政府2018年不會因爲朝鮮問題而改變美國的對華經濟戰略。

他說:“我不認爲朝鮮問題,以及中國有可能幫助解決朝鮮問題會改變美國的貿易政策, 我的感覺是,美國政府認爲,儘管中國在朝鮮問題上提供了幫助,比過去多得多的幫助,但是中國能做和願做的依然有限。而中美之間現在面臨的經濟問題是嚴重的,亟待解決的。”

中國有能力進行有效報復

美國貿易投資諮詢公司希爾斯公司(Hills & Company)董事總經理,曾經在美國商務部、國務院任職的阿特曼· 特里維迪(Atman Trivedi)近日在日本網絡雜誌《外交官》上撰文說,指望通過一系列懲罰性制裁措施迫使擁有國民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滿足美國的要求是不太可能的。

中美貿易戰會帶來一定的風險。他解釋道,美國對中國出口超過了對德國和日本出口的總和。中美兩國的貿易額佔全球商品貿易的將近四分之一,佔服務貿易的五分之一。在農業、技術和金融服務領域,中國的政治精英和商業精英們已經悄悄地準備替代美國的角色。特里維迪說,即便是美國能確定報復的目標,不傷害美國的供應商 (在供應鏈全球化的今天不太容易),中國也已經展示出能力可以進行有效報復。

不打貿易戰,中國將會改變未來商業模式

美國戰略與研究中心的甘思德說,中美貿易戰一旦開打,風險自然很大,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雙邊貿易和投資的減少以及某些產品的價格增長。

他說:“從短期來看,如果美國發動貿易戰,而中國展開報復,這首先影響的就是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也會影響那些貿易供應鏈上的其他國家,導致某些產品的價格上漲,如果他們不是那麼容易獲得,而且生產途徑改變的話。”

但是,甘思德說,貿易戰的支持者認爲,如果美國不採取措施,任由中國按照目前的經濟政策發展,長期以往,不僅會影響到每一個公司和消費者,也會影響到供應鏈以及以市場競爭爲基礎的商業模式。

由於風險巨大,甘思德認爲,美國政府應該謹慎行事,尤其是要與其他國家協商進行。他建議美國利用多種渠道迫使中國改善自己的經濟行爲,包括確保中國遵守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對美國的雙邊承諾;在雙邊關係中利用可以適用的條款,比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條款(TPP的其他11個成員國正在就協議的條款進行談判,TPP條款有望在2018年的出臺,甘思德說,美國也有可能再次進入TPP。);必要的時候,利用美國法律確保中國履行義務等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