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是因为大理国存在着这样的宪制结构和政治模式,高升泰担任国相掌握权力与王莽曹操完全不同,他当上皇帝也只是在这个框架内的角色调整,和刘裕杨坚也完全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才会出现段正明『自愿』把帝位禅让给高升泰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段氏皇族成员流血,在高升泰之子高泰明将王位还于段氏(段正淳)之后,段氏也绝没有对高氏家族秋后算账。却被金庸描绘成忠臣,误导世人54年》、《历史上段誉仅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其实掌握在天龙八部一个酱油手中》等文章可以反映出,高升泰的所作所为,都使得他难逃『窃国大盗』、『权奸』的恶名,人们很难理解,一个架空皇帝自己专权的国相,不是一个王莽、董卓或曹操式的人物,换言之,不是一个奸臣。

在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鄯阐侯高升泰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是显得非常出彩——首先,他的外貌气度非凡,是『一个宽袍大袖的中年男子,三绺长须,形貌高雅,双手持着一枝铁笛』;其次,以武功而言,他能够『以上乘内力,烫得铁笛如同刚从熔炉中取出来一般』,四大恶人中排名第二的叶二娘只与高升泰交手一个回合,便感叹『阁下武功好生了得,想不到小小大理,竟有这样的高人』,大致而论,高升泰在《天龙八部》中的设定武功略高于叶二娘、南海鳄神,略低于段正淳、段正明,武功加上身份,像无量剑掌门左子穆这样的小角色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高君侯』。

之后高升泰被叶二娘偷袭打伤督脉,段正淳更耗损内力为他疗伤,高升泰也以亲热的『淳哥』称呼段正淳,总之,在《天龙八部》中,高升泰是保定帝段正明、镇南王段正淳的好兄弟,也是大理国赤胆忠心的忠臣。

天龙八部中的高升泰和历史上的高升泰:金庸是否误导了世人54年?

在《天龙八部》中,高升泰是保定帝段正明、镇南王段正淳的好兄弟,也是大理国赤胆忠心的忠臣。

历史上真实的高升泰与《天龙八部》中的高君侯不同,身为国相的他是大理国著名的权臣,权倾一时,尊贵煊赫,段正明、段正淳只是傀儡,后来还当了一阵子大理国的皇帝。于是,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真实历史中的窃国大盗权奸!却被金庸描绘成忠臣,误导世人54年》、《历史上段誉仅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其实掌握在天龙八部一个酱油手中》 这样一些文章,大有厘清真相,正本清源的意思。

天龙八部中的高升泰和历史上的高升泰:金庸是否误导了世人54年?

高升泰卡通人物形象。

天龙八部中的高升泰和历史上的高升泰:金庸是否误导了世人54年?

大理国画像,可能表现的是大理国国君。

金庸先生为什么把高升泰描写成一个正面人物的原因,他本人没有表述过,我们只好猜测,或许大理国只是《天龙八部》故事框架中的一个板块,不方便平添太多的枝蔓细节。

有人认为,在金庸先生描写高升泰的字里行间,特别是第1版、第3版的描写中,『此人也颇具野心,非属善类』,比如,『叶二娘驾临敝境,幸会,幸会。大理国该当一尽地主之谊才是』,大理乃段氏之大理,高升泰作为外姓侯爵,却毫不客气的作为主人,尽起地主之谊来了;『突然出其不意的给叶二娘来一下狠的,以报前日背上那一掌之仇。看来似乎轻描淡写,随意挥洒,实则这一招在他心中已盘算了无数遍,实是毕生功力之所聚,已然出尽全力』,是睚眦必报、心机深沉;『他辅佐段氏兄弟,一直留心朝廷宫中及镇南王府中事务,蓦地里想起了那人的外号和姓氏,心道:“必定是他!”』,是对镇南王府中的一个账房先生尚且了如指掌,况“朝廷宫中”乎;在旧版中,更有保定帝打算让段誉和高升泰的女儿高湄结亲,段正淳却不愿意,各方在朝堂之上言辞冠冕堂皇,暗中却大斗心眼的桥段。

这些判断多少有一些道理,但也多少有一些疑人偷斧、过度解读的成分。不过,确实也有这样的可能——在金庸先生的原始设想中,天龙八部写的是『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后来笔底龙蛇、行云流水,故事便由大理一国扩展开来,变得十分丰富,一个也许和高升泰有关的大理国暗流涌动的故事,就不再出现了——当然,也确实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高升泰不那么重要,毕竟,在第2版中高升泰根本没有出现,一个作者预想中的反面人物不太可能写丢了吧?

《滇史》的作者、明朝时候在云南临元道处作幕客的浙江文人诸葛元声曾经这么评价高升泰:

倘在中土,难逃赤族之诛。(如果在中原,难以逃过被灭族的诛戮。)

不但在当时(宋代)、明代,即使在现在,从上述《真实历史中的窃国大盗权奸!却被金庸描绘成忠臣,误导世人54年》、《历史上段誉仅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其实掌握在天龙八部一个酱油手中》等文章可以反映出,高升泰的所作所为,都使得他难逃『窃国大盗』、『权奸』的恶名,人们很难理解,一个架空皇帝自己专权的国相,不是一个王莽、董卓或曹操式的人物,换言之,不是一个奸臣。

殿堂之上学术化的观点如此,民间的观念更是如此,以京剧《二进宫》(秦腔、晋剧有《忠保国》,粤剧有《徐杨三奏》等)为例,觊觎皇位的国丈李良的下场必须是被斩杀,即使他其实未遂,从这个角度,不但擅权,还当了2年皇帝的高升泰是何许样人,似乎没有疑问。

然而,高升泰真的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吗?

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开始,甚至包括之前的建国历程中,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反抗蜀汉统治的南中大姓高定的高氏家族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高氏家族主要代表高方听闻段思平被大义宁国主追杀因而躲藏在巴甸的消息后,立即派人迎接,段思平遂前往高氏驻地善巨(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高方不但收留了亡命的段思平,还建议段思平利用自己的姻亲关系联合滇东三十七部,于是段思平立即派人前往滇东说服三十七部,得到了三十七部的支持后,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为都城。

天龙八部中的高升泰和历史上的高升泰:金庸是否误导了世人54年?

段思平游戏人物形象

天龙八部中的高升泰和历史上的高升泰:金庸是否误导了世人54年?

段思平亡命期间,因为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遂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史载,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大行分封,其实,这所谓的分封主要还是对包括高氏家族在内的原南诏后期的五大贵族政治势力(本为六大贵族政治势力,但其中的郑氏在大长和国灭亡时候已经灭族)董氏、杨氏、赵氏、高氏和段氏本身封建权利的再次确认,换句话说,大理段氏虽然是君主,但是实际上是大理各大封建贵族集团光荣的和解与妥协的产物,更多意义上是一个盟主而不是中原王朝这样的专制帝王。

正是因为大理国存在着这样的宪制结构和政治模式,高升泰担任国相掌握权力与王莽曹操完全不同,他当上皇帝也只是在这个框架内的角色调整,和刘裕杨坚也完全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才会出现段正明『自愿』把帝位禅让给高升泰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段氏皇族成员流血,在高升泰之子高泰明将王位还于段氏(段正淳)之后,段氏也绝没有对高氏家族秋后算账。

天龙八部中的高升泰和历史上的高升泰:金庸是否误导了世人54年?

历史上真实的段正淳当过大理国的皇帝,并非未即位就身亡。

事实上,『高氏还国』之后,高氏家族世代为相,与段氏家族相始终(明代被流放云南的杨慎曾说:段氏高氏,君臣始终),在这种『政由高氏,祭由段氏』的政治格局下,段氏作为大理国国家的象征,而高氏作为实际的政治运作者,像极了日本的幕府统治,直到蒙古攻灭大理的时候,最后一个大理国国相高祥殉国,段氏末代皇帝却被蒙古人优待,本身也说明了每一个角色都迎接了他注定的命运。

基于以上的陈述,我们不难发现,纠缠于高升泰是忠是奸是被固有的认知所局限,从本质上探讨高升泰及其家族在大理国的身份、地位和政治光谱并进而分析大理国的宪制结构和政治模式,才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