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已經習慣於聽到或看到房價上漲的消息時,一旦出現房價下跌並會引發關注和議論。有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繁榮了數十年的房地產市場最近也開始不好過了,出現了自2012年以來的房價首次年度下滑。看到這一消息,估計會有不少老百姓想到中國的房價,調控一直都在,並還有升級趨勢,2018年經濟形勢有所下滑,支撐房價的因素沒了,後期房價會怎麼走呢?

01

我們先來看看文章開頭提到的澳大利亞樓市吧,偶爾看看外圍的市場,也能讓咱們有一個比較,開闊下眼界和思維。

澳大利亞的悉尼房地產市場在過去的12個月中出現下滑,其中獨棟房屋價格同比下降4.5%,爲2018年來的最大降幅;同時,公寓價格同比下降3.5%。

對於房價來說,下降1%影響就不小了。從悉尼房價下跌的原因分析來看,較高的庫存和趨緊的信貸政策是兩個重要原因。

澳大利亞的樓市已經高漲了數十年,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指出,澳大利亞在過去55年時間中房價漲了近66倍,基本上每9年房價能翻一番。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中國的房價也不是那麼恐怖了?

02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從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時間經歷了5個階段:1978年前實行的是房屋統建統配統管制,當年的房子都是政府分配的;1978年到1990年房地產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1990年到1997年是房地產市場化的第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也是第一個調整期;1998年到2007年是房地產市場化的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2008年至今是第二個調整期,進行政策性調整。

在這5個階段中,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是經歷了不少波折。就拿1988年到1993年的海南房價來看,這期間房價從1350元每平漲到7500元每平,增長超4倍,但隨之而來的是樓市泡沫誕生,海南樓市崩盤,泡沫破滅後房價跌了回來。當然,那個時期是市場經濟轉型期,出現這種情況也是難免。

那麼,2018年的樓市,讓老百姓又開始嗅到一絲緊張的氣氛,房子現在該不該買,讓不少剛需族也開始陷入徘徊。

03

接下來,我們從多個角度來看看,目前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一個環境。有一部分原因可以說跟澳大利亞是相似的,比如信貸政策的收緊、樓市的供給增多。

首先,銀行已經開始收緊資金。近年來去槓桿成爲很多人眼熟的一個詞,在這一輪樓市調控中,國家一直在強調去槓桿,爲了抑制可能的金融風險。所以銀行陸續開始收緊對開發商的貸款資金,有的甚至直接停止了開發商貸款。這相當於讓開發商沒有了活水之源,而資金鍊和高槓杆對開發商來說非常重要。資金推動力減弱,房價要大漲是難了。

然後,開發商的負債率已經非常高。衆所周知,開發商一般不會用自己的資金開發項目,他們比誰都知道槓桿的力量,負債率越高最後賺的也會越多,而開發商的負債率在2018年一季度已經高達近80%,資金槓桿率也到了歷史高點。但是,一旦銀行收緊資金,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是致命一擊。

再者,各地樓市調控升級。前段時間,各地陸續加大樓市調控政策力度,各種新政策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價上漲的苗頭。不過,各地相關政策還是會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情況來,畢竟不能一棒子打死,堵死了購房剛需者買房之路。

最後,降薪等因素增加了購房壓力。上週華爲下調公積金繳存比例,其實對於員工來說,無疑會造成買房供房的壓力。如果企業公積金下調,又會打消一部分人買房的念頭。此外,有一些行業還出現了降薪,接下來也不排除有更多企業跟進。2018年有很多不確定性,買不買房,會讓更多人陷入糾結。

綜上,也許有人會擔心房價會出現大幅下跌,從目前的情形和歷史情況來看,像海南那樣的暴跌是不大可能出現的。現在適不適合買房?這個問題還是因人而異,看個人目前的具體情況而定。2018年下半年,房價不排除會有小幅回落,畢竟樓市的整體環境不明朗,同時也可能伴隨其他的一些負面因素,比如面臨降薪、失業、物價上漲等等。房價沒有了支撐其上漲的動力,要上漲是難了!那麼,在目前整個市場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今年持有現金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