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一方面有部分患者存在激素依賴性,如果突然減藥或停藥,很可能導致病情出現反覆的情況。不同患者表現不一,比如潑尼松片,有些患者隔一天服用一片,但有部分患者需要每日服2-3片藥物,但如果減量或停藥後,則會出現不同程度蛋白尿水平升高。

最近有位病友留言:疫情管控小區封閉式管理,沒辦法複查,想問下,自己感覺病情好轉,藥物也不多了,可以停藥或減少服藥嗎?

先來看病情好轉有哪些判斷標準?

腎病惡化一般會出現相應的症狀,當然,病情好轉也有相應的判斷標準。對於符合臨牀治癒的患者,一般包括三方面:指標明顯好轉或恢復,症狀的緩解,自我感覺的變化。如果三個方面都能好轉,則可以基本判斷病情恢復,進一步惡化風險較低。

但仍然有一個大前提要重視——腎功能的情況。對於尚未發生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指標好轉,症狀消除,可以說達到臨牀治癒。但對於腎功能已發生損害,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的患者,由於腎功能無法逆轉,病情的好轉只有相對安全,而沒有絕對完全,仍要繼續進一步觀察治療。

因此即使病情好轉,仍然要堅持維持治療,尤其在用藥方面不能馬虎,不能隨意。

服藥這三類藥物,腎友停藥慎重、慎重再慎重!一、長期服用激素的病友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治療腎病方面主要起着抑制炎症、調節代謝及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廣泛應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類腎病,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在消除免疫抑制炎症反應,降低腎小球損壞,蛋白尿水平方面作用顯著。

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一方面有部分患者存在激素依賴性,如果突然減藥或停藥,很可能導致病情出現反覆的情況。不同患者表現不一,比如潑尼松片,有些患者隔一天服用一片,但有部分患者需要每日服2-3片藥物,但如果減量或停藥後,則會出現不同程度蛋白尿水平升高。因此即使病情好轉,指標下降,但要停藥方面,仍需要慎重。長期服用激素也是維持腎功能的治療手段之一,則需要把握好度。

二、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是經典藥物“搭檔”。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如雷公藤多苷片、他克莫司或環孢素等,對於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或有抵抗的患者,一般會用到免疫抑制劑藥物來增強藥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因此這類患者需要在停藥是更要慎重起來,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用量更要做到心裏有數。三、長期服用沙坦或普利類降壓藥的病友

這兩類藥物作爲血管緊張素抑制類降壓藥,同時也具有降低蛋白尿水平和延緩腎功能的作用。對於即使沒有明顯血壓升高的患者,但存在蛋白尿的患者也可以應用,但前提條件是一般未發生明顯腎功能不全,肌酐低於265。

這類藥物往往同時發揮着多重作用,因此在停藥或減藥時要慎重思考。

停藥、減藥不是目的,保持腎功能長期的穩定纔是關鍵,願每位病友都能早日恢復健康。

疫情期間,有些病友無法及時複查或到院治療,有腎臟健康或遇到腎病相關問題,可以點“瞭解更多”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