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種類較多,爲什麼有的惡化速度較快,會尿毒症?有的類型能一直控制穩定?

腎病預後的好壞,受、多種因素影響,基本的病理類型是先天性因素,無法逆轉。如果說腎病本身的因素佔一半原因,那後續的治療的好壞毋庸置疑就是影響病情的另一半原因。

在與腎病長期戰鬥,預防尿毒症的過程中,重視各項指標的治療固然重要,比如蛋白尿、高血壓、血肌酐等等,穩定這些指標對保護腎功能意義重大。

但預後好腎友們,不僅僅是贏在這一點,更多是堅持做到了3件事,每一件都至關重要!對病情有信心,不輕言放棄

不論是臨牀上,還是給我私下留言的患者中,不乏這樣的病友。治療幾年甚至十幾年,病情仍沒有“好轉”,想要放棄治療。

先來說說病情好轉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三方面:1、症狀緩解,自我感覺良好,2、各項指標穩定或完全恢復,3、腎功能衰退的速度減緩或者完全停滯,比較穩定。如果這三條都滿足,可以說病情基本達到了臨牀治癒,尿毒症的風險是非常小的。如果能占上一條病情說明控制也非常不錯。

但即使都符合條件,部分病友爲了保證病情反覆,仍需要堅持服用藥物、定期複查,其實這都是小事。可有些病友卻無限放大這些事情反倒到頭來把本就治好的病情,給忽視了。

多數腎友的病情早期都不是很嚴重,我國腎病患者中尿毒症目前僅佔1%-2%,及時發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把它控制住也不用太過擔心。

積極配合醫生做好病情管理

腎病治療分爲兩部分,前期的科學規範治療包括檢查確診、用藥治療、糾正症狀等系統治療,後期的合理護理管理工作也屬治療的重要部分。

但部分腎友重心全部放在前期方面,忽視了病情管理工作,是導致病情反覆直至惡化的重要原因。住院的時候醫生會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做很多指導溝通分析,很多病友都能聽進去,並且令行禁止。但回家後就是另一回事,不能配合最好後續的用藥、飲食等病情管理。導致病情反反覆覆,拖拖拉拉,最終惡化。

除了堅持遵醫囑用藥,做好病情管理,關鍵是養成良好的護腎的生活習慣。比如飲食方面重視低蛋白、低鹽、低脂等飲食原則,規律作息,適當運動提升免疫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病情穩定的基礎,高標準要求自己,有助於穩定治療結果,也是對自己負責。

重視每一次複查

病情穩不穩定?治療結果好壞怎麼看?複查同樣是治療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建議剛出院的患者第一年3個月查1次,如果病情穩定可以每半年查1次。長時間無異常就可以1年查1次。但不能偷懶不查。居家養護期間除了按時用藥,也要注意觀察自身情況,有無水腫、乏力、噁心的情況,尿液是否存在泡沫,都能病情變化的有利“信號”,早重視,別偷懶。

如有腎臟或腎病健康相關問題,如泡沫尿、蛋白尿、血肌酐高等,可以點“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