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馬懿這老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燈,要麼也不會耗死“大名垂宇宙”的諸葛武侯,智擒孟達,從地圖上抹掉割據東北50年的遼東公孫家,成功忽悠了曹爽一黨發動了奪權成功的高平陵政變(司馬懿這老小子這幾件事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來的,可以說是熟諳政治軍事,王凌太嫩了。司馬懿處理完王凌之變後,任命諸葛誕爲爲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前言

三國末期在曹魏帝國內同一個地方發動了三次戰爭。

這三次戰爭有三個共同點:

一、都是以地方對抗中央;

二、都是以鎮守壽春(今安徽壽縣)的統帥發起的;

三、都是以反抗司馬氏專權爲目的的,

正因爲這三個共同點,這三次戰爭被合稱爲淮南三叛。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淮南郡

雖然正史把這三次戰爭稱爲叛亂,可是我卻認爲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我覺得叛亂不合適,在這裏我就稱爲淮南之變吧。

具體情況是什麼樣子,現在就由我爲大家一一講解。


一、太尉王凌之變

01 王凌其人

說起王凌這個人,大家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可是說出王凌的叔叔,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就是那位用計除去董卓的王允。

王允除去董卓之後,安撫工作沒有做好,致使董卓部將李傕,郭汜以替董卓報仇之名攻入長安,殺掉王允等人。

李郭二人是要殺掉王允全家的,王凌和哥哥王晨,因爲年紀小,翻牆逃脫,逃回老家太原祁縣(今太原祁縣)躲避,過隱居生活。

後來李郭之亂結束後,王凌被舉薦爲孝廉,逐漸升官,因爲做官有政績,魏武帝做丞相時候,提拔王凌爲丞相掾屬。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王凌

魏文帝曹丕稱帝后,王凌因爲屢建戰功,得任職揚州刺史和豫州刺史。

魏明帝曹睿死後,命宗室曹爽(曹魏名將曹真之子)和司馬懿同爲輔政大臣。

曹爽極力拉攏王凌,任命王凌爲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絕對的封疆大吏了),在隨後一次王凌打敗東吳的進攻後,升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爵南鄉侯。不久又被封爲司空。

後來曹魏發生著名的“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親黨三族,奪取執政大權,完全控制曹魏大權。

司馬懿也知道王凌是曹爽一派,爲了拉攏王凌,晉封王凌爲太尉,其他軍職不變。


02 曹魏都督

這裏簡單說下曹魏帝國的幾個都督區。

在三國時期都督很多,但是曹魏的都督、大都督可不是隨便給的。

幾大都督都有固定防區的,軍銜基本也是固定的,分別爲:北線,西線,中線,東線4個。

北線,爲都督河北地區。

官職是徵北將軍過鎮北將軍,主要負責東北和北方防務。

西線,爲魏蜀前線。

開始是一個都督雍涼,後來分爲兩個,一個都督關中,一個都督隴右,官職是鎮西將軍徵西將軍。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中線,爲魏吳前線。

都督荊州,後分爲兩都督,一個是都督荊州,一個是都督江南,官職是徵南將軍鎮南將軍。

東線,爲魏吳前線,

分爲淮南和徐青2州兩部分。到了曹魏末期徐青2州基本上不怎麼打仗了。淮南部分開始是都督揚州,後分兩部分,一個都督揚州,一個都督淮北,官職爲徵東將軍,鎮東將軍,鎮南將軍。(以上說的官職基本是這樣,也有多置重置時候。)

從這裏大家就可以看出淮南的重要性了。在曹魏得任以上都督的都不是喫素的。現在的王凌是三公兼任曹魏東南地區總司令了。


03 王凌之謀

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雖然爲了拉攏王凌,給了他太尉高銜,但是對王凌總是不怎麼放心。

有一次司馬懿問蔣濟“王凌的能力怎麼樣?”蔣濟回答“王凌文武雙全,當世無雙,他兒子王廣又有大志,能力勝過王凌一籌。”對於蔣濟看人準,司馬懿沒說的,司馬懿就在心裏對王凌有了戒備心。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曹芳

高平陵政變後,王凌打算另立新君。

王凌認爲曹魏皇帝曹芳懦弱無能,受制於權臣司馬懿。

王凌的外甥令狐愚當時任兗州刺史,駐平阿(今安徽懷遠縣西南6裏平阿集)。

王凌就跟令狐愚商量,另立新君。他認爲楚王曹彪年長而且有才能,就打算立楚王曹彪爲帝。

曹彪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稱帝后,封王爵。曹魏對親近宗室如同囚犯,所以曹彪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前期的15年裏,沒幹別的事,總是被遷來遷去,封地一直變換。(15年內總是公費旅遊了,呵呵)。曹植有篇作品《贈白馬王彪》的主人公,就是他。

令狐愚派心腹張式去聯繫楚王曹彪。

王凌派心腹勞精去首都洛陽告訴兒子王廣另立新君的大事。

王廣是一口回絕,勸老爹不要做傻事。

王廣指出:曹爽和他的幾個親信雖然有些名望,但是政治能力不足,太激進,整得朝廷上怨聲載道,所以司馬懿雖然除去他們,但是司馬懿兵並未因此而衆叛親離,反而獲得了好名聲。

現在司馬懿雖然有權臣嫌疑,但是這老小子政治能力特強,他選拔賢能,對上對下都給予照顧,各方勢力都分到了權利蛋糕。曹爽做的錯事,或者人格缺陷,這老小子都改正了。現在這老小子父子兄弟子侄都掌握兵權,不容易取代。

可以說王廣說的一言中的。槍桿子出政權,人家司馬懿家兄弟子侄都居要職握有兵權,你王凌老人家就是個光桿太尉(曹魏太尉雖然是全國武裝總司令,但是沒有兵符調動軍隊,就跟個名譽一樣。),你是有淮南地區的軍隊,可是這點人馬跟司馬懿手裏掌握的全國軍隊比較,簡直少的可憐。

所以王廣勸王凌老實點。(王凌這時候快80了。)王凌不聽。

令狐愚初次派張式跟楚王曹彪聯繫後,第二次又派張式跟他聯繫。

可是沒等張式回來覆命,令狐愚卻病死了。這下王凌少了個得力幫手,就自己幹。


04 智擒王凌

曹魏嘉平3年(西元251年),王凌聽到吳國堵塞塗水(大概位置在安徽蚌埠市淮河附近),就上書朝廷要求討伐東吳(實際上是準備發動政變。)但是朝廷拒絕了(其實是司馬懿拒絕的)。

爲啥呢,因爲司馬懿聽說了王凌要起兵舉事的消息。按理說王淩策劃的是掉腦袋的大事,必須慎之又慎萬無一失的,怎麼計劃會泄露呢。

令狐愚當兗州刺史時候,延聘山陽(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昌邑鎮)人單固做別駕(刺史副手),楊康做治中(負責一州人事的官員),他倆都是令狐愚的親信。

令狐愚病死後,楊康接受司徒高柔的延聘,去首都洛陽做官。他就把令狐愚的密謀告訴了高柔,高柔就上報司馬懿。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司馬懿

司馬懿這老小子最擅長政治,來了個外鬆內緊。

他表面上不動聲色,暗中卻加緊了部署。

任命自己人黃華(後來做到後將軍,可惜三國志,晉書都沒有傳,我們無法知道其人生其他事蹟了)爲兗州刺史。

這一年,王凌派將軍楊弘把自己兵變計劃告訴黃華。黃華,楊弘聯名上書向司馬懿舉報王凌。(王凌真是無語,用人不明。)

司馬懿這老小子這下反應迅速,拒絕王凌出兵請求後。

一面親率大軍乘戰艦南下討伐,順便帶上了王凌兒子王廣,一面用皇帝名義下詔赦免王凌的錯誤。

又寫私信給王凌,安慰安慰,信中態度十分懇切,用來麻痹王凌。免得王凌狗急跳牆。

很快的,司馬懿大軍到了百尺(今河南省沈丘縣穎水北岸),跟王凌駐地壽春(今安徽壽縣)不到200裏的距離了。

王凌大喫一驚,沒想到司馬懿這老小子速度這麼快,自知沒有辦法對抗司馬懿,就單身乘一艘小船,去向司馬懿道歉認罪。

司馬懿大軍到了丘頭(今河南沈丘縣東南),王凌自己捆綁,並繳還所有印信,符節。

司馬懿這老小子代表皇帝下詔,給王凌鬆綁。

看到這裏是不是覺得司馬懿這老小子對王凌很好,不會對王凌怎麼樣。王凌也是這麼想滴。

王凌認爲皇帝已經下詔赦免自己的過錯,而自己跟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是好哥們,司馬懿不會對自己怎麼樣。大錯特錯了!

司馬懿這老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燈,要麼也不會耗死“大名垂宇宙”的諸葛武侯,智擒孟達,從地圖上抹掉割據東北50年的遼東公孫家,成功忽悠了曹爽一黨發動了奪權成功的高平陵政變(司馬懿這老小子這幾件事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來的,可以說是熟諳政治軍事,王凌太嫩了!呵呵囉嗦了)。

王凌打算見司馬懿,被司馬懿一口回絕,這時候王凌才發現上了鬼子當,向司馬懿喊“你寫幾個字我就來,爲什麼還帶領軍隊來?”

司馬懿答道“正因爲你不是隨便寫幾個字就能來的主兒,我才帶軍隊來。”

王凌說“你欺騙我!”

司馬懿“大義凜然”的說“我寧可欺騙你,不能欺騙國家!”

就派步騎兵600人,押送王凌前往首都洛陽。

王凌還在幻想司馬懿可以放他一馬,請求司馬懿給自己幾顆棺材釘,司馬懿馬上發給他?

這下王凌絕望了。

(是不是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呢,罵司馬懿不是東西的時候,也在想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那麼天真,哎說多了都是淚呀!這是我的調侃話,呵呵!)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幹寶的《晉紀》記載,王凌走到項縣(今河南沈丘縣)時候,看到賈逵廟

大喊“賈良道,我王凌的忠心,只有你的神靈可以知道。”(賈逵是曹魏忠臣,一生功績頗多,他兒子就是那位幫司馬昭出主意殺掉曹魏皇帝曹髦,擁立司馬炎篡位的賈充,賈充女兒就是影響我國曆史走向近300年的賈南風。不多說了,呵呵)。

走到項縣不久,王凌服毒自盡。

隨後司馬懿到了壽春,張式等人紛紛自首,司馬懿深深追究,把凡是參與這次事件的人,全部滅三族!

挖掘王凌,令狐愚墳墓,把屍體在附近村子暴曬3天,焚燒棺材中陪葬的印信衣服,再把屍體裸藏。(在儒教盛行的當時,司馬懿的做法特別惡毒,也對其他有想法的各種勢力有很好的震懾力)強迫楚王曹彪自殺。

下令所有皇族親王的公爵的,全部集中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派有關單位嚴密監視。(身爲曹魏皇族如同囚犯)。

這裏本來就該結束本次講座的第一講了,但是我還要囉嗦幾句,講講那個告密的楊康。

楊康最初認爲他舉報有功,一定可以封侯爵。可是到了司馬懿讓楊康,單固對質時候,情況就不是楊康所想的那樣了。

司馬懿問單固,令狐愚有沒有參與這件事,單固答沒有。

楊康卻指出單固參與了,單固大罵楊康“你這老奴,既出賣長官,又屠滅我的全族,難道你還想活命嗎?”

因爲楊康前後舉報時候言辭不一,司馬懿把楊康和單固一起斬首。

臨到刑場時候,單固怒罵楊康“老奴才,你早就該死,如果死後泉下有知,你有什麼面目在地下見人?”

倆人全部被殺。

司馬懿處理完王凌之變後,任命諸葛誕爲爲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寫這句是爲以後兩次的淮南之變作伏筆。)

不久司馬懿去世。據說司馬懿是夢到賈逵,王凌向他索命,害怕而發病死亡。

司馬懿死後,司馬家豢養的朝廷搖尾系統建議皇帝應該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由司馬懿嫡長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輔政地位。

而此也引出了淮南三變之第二變。


二、毌丘儉,文欽之變

01 囂張的司馬師

司馬懿死後,嫡長子司馬師繼承了老爹的地位。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司馬師

司馬師起初執政是儘可能團結一切政治力量,同時他舉賢才,明少長,恤窮孤,理廢滯。史書記載“四海傾注,朝野素然。”可以說司馬師開始還是挺好的。

經過一年半的治理,司馬師在內外都獲得了極高的聲譽,政治地位也穩固了。

接下來他又做了2件大事,使得曹魏各個方岳重臣開始心不安了!

1、在正元元年(西元254年)殺掉諸多曹魏重臣

中書令李豐(魏晉名士其女兒就是賈充前妻,西晉賢王齊獻王司馬攸的岳母),

太常夏侯玄(魏晉名士夏侯淵侄子夏侯尚之子,兩個妹妹一個是司馬師元配夫人,西晉追贈景懷皇后,司馬師5個女兒全部是夏侯氏所生,一個嫁給名士和逌【音由】,生下西晉名士和嶠,和鬱),

皇后父親張緝(魏晉名士,父親是原涼州刺史,本人有才幹,女兒爲皇后,後來孫子又做涼州刺史),

黃門監蘇鉞,

永寧署令樂敦,

榮從僕射劉賢,

以上諸人全部滅三族。隨後又廢掉皇后。

2、廢立皇帝

皇帝曹芳見到自己親信大臣被司馬師殺了,嚷嚷着要報仇,不久被司馬師廢去。

司馬師廢掉曹魏皇帝曹芳,準備立魏武帝兒子彭城王曹據爲帝,被太后(魏明帝皇后郭氏)拒絕,折中辦法,改立魏武帝孫子高貴鄉公曹髦爲帝。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曹髦

正是因爲司馬師一系列的權臣跋扈行爲,使得鎮守曹魏帝國東線的淮南大將等人坐不住了。

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反了。


02 名將毋丘儉

毌丘儉算是曹魏後期名將了,他在魏蜀前線,魏吳前線都待過,立過功。

後來在東北露過臉。他把高句麗差點滅了國(想起以後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都失敗我不知道說啥)。

因爲在東北漏了臉,被封爲假節監豫州諸軍事,領豫州刺史鎮南將軍。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毋丘儉

因爲魏吳東關之戰失敗,曹魏的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諸葛誕被東吳打敗,所以,司馬師把毌丘儉和諸葛誕防區對調。

毌丘儉成了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不久又在揚州刺史文欽和司馬孚等人配合下,打敗東吳大軍。

司馬師廢帝廢后,誅殺名士和皇帝親近大臣,讓毌丘儉極其憤慨。他感念當年魏明帝對自己知遇之恩,想起兵爲曹魏除去跋扈不臣的司馬師。

毌丘儉兒子毌丘甸對父親講“大人你作爲一方諸侯,朝廷目前如此危難,你如果還是無所作爲,那麼你就要被天下人責備了。”

這樣更加堅定了毌丘儉推翻司馬師執政的信念了!毌丘儉就聯繫揚州刺史文欽。


03 猛將文欽

文欽這個人是曹真的同縣老鄉,驍果勇敢,粗暴剛猛,多有戰功,跟曹爽關係很好。

謀曹篡魏哪有那麼容易?同一個地方居然先後有三名大將背叛司馬家

文欽

但是他目中無人,以前曹爽執政時候,仗着曹爽的庇佑,總是欺負人,得罪了不少人。

曹爽被司馬懿誅殺後,文欽就心裏懼怕了。

他還喜歡虛報戰功,司馬師不信他的虛報,就抑制他。

他是恨死了司馬師了。

毌丘儉本來跟夏侯玄,李豐等人就關係好,倆人全被司馬師誅殺後,毌丘儉也害怕被清算。

這樣難兄難弟就走到一起了。

毌丘儉厚交文欽,文欽也相見恨晚的交往毌丘儉!


04 淮南起兵

曹魏正元2年正月(西元255年),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舉兵直指中央執政司馬師,倆人對外宣稱接受郭太后密詔,發佈檄文討伐司馬師。

倆人要求司馬師退位,讓司馬昭代替哥哥職位。

司馬孚(司馬懿三弟),司馬望(司馬孚兒子)應該擔任要職。

(倆人這要求,我也無語了。不說司馬家會不會答應,就是退一萬步講,答應了,也沒用他倆好果子喫,真不知道他倆的訴求怎麼想的。)

邀請其他州郡牧守一同起兵反抗司馬師。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