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38歲的姚明7年本科畢業了。網友們在送上祝福的同時也不忘感慨,“比你優秀的人都比你努力”“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我認爲此言甚是。姚明的畢業再次向我們證明,在當下社會,“讀書無用”是個謬論。姑且不說姚明已經功成名就,他能堅持完成學業,就足以說明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姚明在發言時說,讀書不易,完成學業後,他更加相信學習的過程比結果還要重要。讀書是積累知識、沉澱自己的過程,更是消化知識、提高自己的過程。作爲畢業生代表,這個過程做得好,對畢業生今後的人生會有重要影響。

在過去,大學生是個難得、金貴的身份,考上大學就等於找到了好工作。到了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有的大學生畢業後卻在給沒上過大學的人打工,收入不如提前出社會打拼的人多,於是有人認爲讀書無用。可是仔細想想,讀書的價值能用金錢來衡量嗎?

僅從賺錢的能力來說,“讀書無用”也許是成立的,然而把目光放長遠來看,剛出社會的年輕大學生和那些沒上過大學的老闆相比,缺少的只是一份閱歷。如果他們懂得把學到的知識利用起來,假以時日,想必能做得更好。更何況,沒上過大學的老闆也不願意找沒有大學文憑的員工,而真正會賺錢的人從不放棄汲取知識的機會。比爾蓋茨1977年從哈佛大學輟學,成爲世界首富之後,又回到母校取得了博士學歷,他曾撰文稱:“大學畢業生更容易找到有收穫的工作,提升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將爲勞動力人羣帶來知識,有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另一方面來說,知識就是踏板,讀書是爲了讓人生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幫助我們看到寬的天地,走到更遠的地方。

我認識一位廣西的大學老師,曾經因爲學習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後到電廠做過電工。那時候,電廠的工作就是鐵飯碗,工資高福利好,但他因爲後來喜歡上美術,努力準備了兩年,考上了現在的一所211大學,辭去了工作。有同事不解地問他:“上大學不就是爲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嗎?你已經找到了,爲什麼還學?”他沒有理會,因爲他知道自己在爲喜歡的事情而努力。

說白了,相信“讀書無用論”的人看不到自己在逃避。今年1月,初中退學的韓寒在微博發表長文感慨:退學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裏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他還說:“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

那麼多成功的人都在用親身經歷告誡我們學習的重要性,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文/羅若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