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之時,雖然萬物蕭條,秋風殺盡白花,滿眼都是枯萎。但菊花盛開、滿城盡帶黃金甲,其實也是耀眼奪目的季節。

  —01— 寒菊 / 畫菊

  宋代:鄭思肖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讚頌菊花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託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02— 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爲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裏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03— 詠菊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借詠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況言志的。

  —04—

  庭前菊

  唐代:韋莊

  爲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兩重主題,一是思鄉,一是羨慕菊花的高潔不俗。

  —05—

  菊花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

  —06—

  

  唐代: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溼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題爲菊,但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在這裏,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

  —07—

  題菊花

  唐代: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還是“我爲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着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別。

  不第後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的這首詩託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筆勢剛勁,格調雄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冑,手擎長劍,氣衝霄漢的英雄形象,

  —08—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可惜了才華橫溢的李太白!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

  —09—

  贈劉景文

  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因爲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來稿請投:[email protected]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