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巢探知乾陵所在地梁山的西側有大量的碎石,於是動用了四十萬大軍,不分晝夜亂挖一氣,半個山都挖掉了,還是未能找到墓道入口。風水之術,更多隻是精神上的慰藉,或者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並不能保證皇陵的安全。

自古以來,中國有視死如生的說法,生前帶不走的榮華富貴,死後要帶入地宮繼續享用,所以每座皇家陵墓都是埋在地下的巨大藏寶庫。
歷代帝王都視皇陵修建爲頭等大事,一般從繼位之處,便着手修建皇陵,一般長達數十年,有的甚至直到帝王駕崩還未建好。
修建皇陵最注重什麼呢?
一是風水。中國古代講究風水,皇陵更是如此。皇帝乃真龍天子,皇陵修建一般先定好龍脈,再依龍脈確定埋葬之地,即常說的尋龍點穴。
龍的型狀一般蜿蜒曲折的,與山型相似。所以皇陵一般都依山傍水,講究以山爲龍,以水爲脈。山連着山,象徵着子孫後代綿延不絕;有水爲伴,象徵着祖上的福氣潤澤後世。
定好龍脈之後,下一步就是尋找墓穴了。定穴關鍵是“氣”,古人相信肉身死亡後,氣尚在。所以,墓穴一定要選在藏風聚氣之地。背後羣山環抱,前面有曲水流過,是絕佳聚氣之地。
二是堅固。風水之術,更多隻是精神上的慰藉,或者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並不能保證皇陵的安全。所以,爲了保證皇陵的安全,防止被盜墓賊光顧,歷代帝王均設有專門機構負責皇陵的安全和修繕。
但隨着皇權的崩塌,負責看管皇陵的機構隨之樹倒猢猻散,或者不聞不問,或者監守自盜,甚至與盜墓團伙沆瀣一氣,聯合盜掘皇陵。
如果說皇陵堅固度是保證皇陵安全的重要因素,那墓道入口的隱蔽性和牢固度就是重中之重,如何保證陵墓既隱蔽又牢固呢?這就取決於設計者的頭腦和工匠們的責任心了。
歷代皇陵,大多都沒逃過被盜掘的命運。唐朝十八座陵墓,竟有十七座被盜,但唯獨武則天的乾陵完好無損,是乾陵的修建質量過硬,還是武則天吉人自有天相,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呢?
其實乾陵是遭受過幾次盜掘的,但每次都逢凶化吉了。
第一次,唐末黃巢起義。黃巢探知乾陵所在地梁山的西側有大量的碎石,於是動用了四十萬大軍,不分晝夜亂挖一氣,半個山都挖掉了,還是未能找到墓道入口。後來,因爲戰事緊急,就放棄了盜墓計劃。其實,梁山西側碎石是修墓者故意爲之的,目的就是爲了迷惑盜墓賊。
第二次,五代的溫韜。這個人可以說是唐朝掘墓人,不知道唐朝怎麼得罪了這個蓋世太保,十八座陵墓,被他端掉了十七個,但他卻偏偏放過了乾陵,難道是良心發現回頭是岸了?當然不是,據說是碰到了靈異之事,他們一靠近乾陵便風雨雷電交加,一離開就沒事,所以溫韜嚇跑了!
第三次,民國的孫連仲。這個人是國民黨將軍,是武則天的山西老鄉。據說,他動用了整編師,攜帶大量機槍大炮烈性炸藥過來盜寶,但炸墓道的時候,也出現了靈異事件,只見黑風陣陣,飛沙走石,數十名士兵蹊蹺死去。孫連仲是個迷信的人,他覺得此墓有陰兵把守,於是帶着部隊悻悻離去。
第四次,梁山農民。大約在1958年,梁山附近的農民炸山採石的時候,無意炸開了墓道之口,於是立即向上級彙報。郭沫若知曉此事後,聯合陝西文物局向中央遞交了《乾陵發掘計劃》,但周恩來沒同意這項計劃,他批示道“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乾陵一直留存至今,現在已成爲陝西的一處景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