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莫愁路這一帶跟拆遷掛了鉤,一路修地鐵、改造,似乎這幾年一直就沒斷過。

從上海路地鐵站走出來,第一眼瞥見的莫愁路多半會讓你失望。圍欄圈了半邊路,把原本就不寬的馬路變得更窄了。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擠擠插插是你對莫愁路的第一印象。

但如果耐心往深處走去,你就會明白,這裏是新街口的邊界,喧鬧在這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心遠地自偏的閒情逸致。

左擁新街口、上海路,右抱石鼓路、王府大街,莫愁路在中間顯得更加沉穩和內斂。

短短1000多米,公園,學校,醫院,小喫店,教堂,一應俱全,承包了你的童年和青春,也將承包你的一生。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莫愁路,那就是變遷。

上世紀70年代,莫愁路是南京大名鼎鼎的五金一條街 ,各式各樣的五金機電店,一家挨着一家,頗具規模,最多的時候多達200多戶。

當年不少人靠着這裏的五金軸承生意發了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五金一條街”的名氣不再,店鋪也少了很多,零星的散在路邊,少有人問津。

伸頭往店內瞧,裏面的裝修大多很簡陋,老式格局,地上牆上鋪擺滿了五金建材,粗黑的鋼管、軸承,大堆的儀器儀表、密封件,看得人眼花繚亂。

半天也不見店主出來招呼,但是別急,他們肯定窩在櫃檯裏玩手機呢,對他們來說,在莫愁路的五金生意不是掙錢養家的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南京衆多基督教堂中,位於莫愁路388號的基督教莫愁路堂是南京基督教建堂歷史最早的教堂。

1980年底,莫愁路東正堂恢復禮拜之後,每週都有禱告會,路過週末9點的莫愁路,總是聽見空靈的童聲唱詩。每年聖誕節,這裏更是人潮湧動。

再往前走,一處紅牆碧瓦的巍峨殿閣掩映於綠樹叢中,他就是朝天宮,江南地區保存得最好的一組宮殿式古建築羣。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朝天宮所在的冶山,曾是南京最早的城邑——冶城所在地。

▲明陳沂所繪《金陵古今圖考》

在附近居民眼中,朝天宮只是家門口的公園。老人們坐在門口下下棋,打打牌,吹吹牛,時間就不經意間溜走了。

孩子們則鍾情於殿門口的石滑梯。這個陪伴過無數南京人青澀童年的天然滑梯,直到現在仍是孩子們的遊樂場。

每年暑假,即使烈日當空,石梯被曬得滾燙,孩子們也會來這跑上跑下,樂此不疲。

時間已經磨平了石滑梯上棱角,留下了兩道深深的“屁股溝”。

隨着城市的發展,時代的變遷,這些過往記憶彷彿沒了憑證,只有路兩邊的梧桐樹靜靜的記錄着一切的發生。

也許再過段時間來,莫愁路又是另一番模樣了。

作爲喫貨,還是相信味覺最長情。

老字號美食,真的可以影響一代人。原本幼師對面的尹氏雞汁湯包,在南京湯包屆那是大佬一般的存在,一大早門口就會排起長隊。

圖源@大衆點評 我是卿兒

湯包的皮很薄,但夾起來不容易破。慢慢提起來,放入口中,包子裏醇厚的雞汁就順勢湧入嘴裏,味道鮮美回甜。

桌子上有兩種口味的辣椒,一種用來喫湯包,一種用來喝鴨血粉絲湯,分得很是細緻。 一顆湯包下肚再喝兩口湯,滿足感爆棚。

有些事成爲習慣後就很難改變,比如說湯包配粉絲,再比如說去尹氏喫湯包一定要配一碟隔壁春來鍋貼店的鍋貼。

裏屋點單,屋外取餐。豬肉餡的鍋貼焦黃香脆, 肥瘦恰到好處,皮微微有些幹厚,配上粉絲湯倒顯得正好。

圖源@大衆點評 喫喫喫喫成pig

如今,尹氏湯包搬去了堂子街,樂樂專門尋去過,店鋪小了一半,也再不見往日排隊的盛況了。

從莫愁路消失的不止尹氏一家。

石鼓路巷子裏的開了十幾個年頭的螞蟻搬家也真的搬了家。記得他家的雞塊都是老闆自己醃的,味道稍稍有點鹹,上面撒一層黑椒粉,一口下去,滿滿的幸福感。

如今只剩手抓餅來填補五中人空虛的胃和寂寞的靈魂了,一個全套下肚,晚自習結束也不餓。

老街坊喫出來的美食,味道自然不會差,若是來莫愁路,記得去嚐嚐,確實是不一樣的風味。

十分留戀這樣的生活,好喫的鍋貼就在樓下,喜歡的宵夜營業到凌晨,同學舊友就在身邊,鄰里之間知根知底,還有聊不完的家長裏短,現世安穩不就是這一日日的細水流長。

生於莫愁,長於莫愁。

婦幼是莫愁路的開始,也是不少南京人的降生地。

雖然南京好醫院遍地,但南京人始終相信婦幼的接生和產婦護理。所以即使婦幼的牀位緊缺,仍有家長想盡辦法要把孩子生在這,因爲他們都想自己孩子擁有最好的。

抱着孩子遛彎的家長,咬着奶嘴小寶寶,在媽媽的懷裏牙牙學語的胖娃娃……在這裏是最常見不過的風景。

婦幼的繁榮也帶動了周圍的生意,月子湯、產後護理、周易起名……遍佈街頭巷尾。

年紀到了,莫愁路的孩子們就手拉手進了石鼓路小學,嘰嘰喳喳的吵鬧聲隔着外牆都能聽到,讓樂樂不禁感嘆,年輕真好!

藏在巷子裏的五中雖然名氣比不上其他單數學校,但這裏可是鄉愁詩人余光中和著名歌唱家葉祖新的母校。

在朝天宮門口打牌的大爺大媽們中,五中的老學長學姐一抓一大把。

對面的幼師,其前身爲明德女子學院,可能是南京歷史上最早的女子書院。如今女子書院的早就不復存在,幼師也變成了南京財經高職。

不變的是,每天下課一起喫飯的人潮。喫頓飯就像打仗,隊伍長到要你想象,你若想觀戰,看看巷子口的拔絲蛋糕就知道了。

如今每每聽到莫愁路的消息還是忍不住探究一番。希望他更好,又害怕他變化。

一邊是垂暮老者,一邊是朝氣學生;一面是繁華市井,一面是寧靜歷史,在莫愁路彷彿能看到城市進程的縮影,有遺憾也有期待,還有味覺的記憶加持。

莫愁路還有一種年代感,無論是逐漸消失的五金店,還是歌聲朗朗的老教堂,沉靜如另一個世界。只要你熱愛這個地方,那些美好的記憶就不會消失。(圖文/南京喫喝玩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