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人終究是不會被“死”問題給憋死,說到整治豪華活人墓問題,首先當然是要嚴查、嚴管、嚴打,但這不過是治標之策,要想治本,還要從改變喪葬觀念入手。清明時節,全國多數地區並沒有出現“雨紛紛”的天氣,但是幾則跟喪葬有關的新聞,卻讓不少人看了之後,真切感受到了“欲斷魂”的悲慨。

天價“墳地產”,農村有解嗎?

清明時節,全國多數地區並沒有出現“雨紛紛”的天氣,但是幾則跟喪葬有關的新聞,卻讓不少人看了之後,真切感受到了“欲斷魂”的悲慨。

先看第一則新聞。

清明節前,媒體記者在福州長樂、福清、連江等地發現,雖然地方政府不斷整治墓葬亂象,但偷建豪華墓、活人墓的情況依然多發,並向偏遠山區、庫區轉移,環境破壞程度觸目驚心。

這些豪華活人墓,佔地面積動輒100平方米以上,花費從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怪不得網友說,有的人活着,他的墳墓比你的房子還大。

一些人看到這則新聞,感慨人間不值得。甚至有人調侃,要都按照這個標準,不但活着的時候住不起房子,死了也住不起墳墓呀。

呸呸呸,這位客官,你可真是烏鴉嘴,隨便叨叨,就能一語中的。

且看第二則新聞。

近日,記者諮詢北京近十家合法公墓之後瞭解到,最普遍的雙穴墓,面積不超過一平米,價格在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有調查顯示,不僅北京,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墓地的價格也多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

面積不超過一平米,租期不超過二十年,價格卻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這些年,咱們總說“房地產”泡沫太大,這要是拿“墳地產”作比較,“房地產”的泡沫豈不是小巫見大巫?

天量的人口不斷增加,存量的墓地不斷減少,此消彼長,“墳地產”的泡沫怕是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兩則新聞,接連重擊,讓這個清明節難以“清明”。生的焦慮,已經讓不少人頭髮漸稀,而今又加上死的焦慮,如此形勢之下,一大批人怕是要成爲禿瓢了。

活人終究是不會被“死”問題給憋死,說到整治豪華活人墓問題,首先當然是要嚴查、嚴管、嚴打,但這不過是治標之策,要想治本,還要從改變喪葬觀念入手。

時至今日,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少的陳舊喪葬觀念,比如供香燭、放鞭炮、燒紙錢等。特別是燒紙錢,發展到今天,真是花樣百出。

近些年,一些地方流行“燒票子”(人民幣版冥幣)、“燒車子”(紙紮車)、“燒房子”(紙紮小別墅)等,更有甚者,給自己故去的父親“燒女子”(紙紮美女)。如此“孝心”,真的是畫風清奇、腦洞大開。

燒紙錢,死人享受不到半點利好,活人倒是常常深受其害,由此引起的火災,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所以說,這樣的“孝心”,還是越少越好、沒有最好。

在所有的陳舊喪葬觀念當中,最爲腐朽不堪的還是一些人的“生死”觀念。

一些人輕生重死,不管活得怎麼樣,死的時候一定要追求風風光光、大操大辦。

一些人迷信鬼神,花多大價錢,也要尋一個風水絕佳的地方。

這些纔是豪華活人墓長期陰魂不散的根本原因,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一定要用厚養薄葬、綠色殯葬的新理念來替代過去的舊理念。

至於說天價墓的問題,它的核心是供求關係。據報道,北京八寶山人民公墓、福田公墓、通惠陵園等公墓的工作人員都表示,現在墓地已經飽和,無法購買,只能攜帶死亡證明預約,“至於能排到什麼時候,就不清楚了”。

大城市裏的墓地,供不應求,墓地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針對這一難題,最佳破題方法,無非是增加供應。這個方法,可能連小學生都知道。但這個方法,面臨一個難題。這個難題,別說是小學生,可能三歲小孩都知道,那便是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從不缺人,但真心缺地。

放眼全國,喪葬理念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村;墓地供應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城市。改變理念,單靠自己改得了嗎,應該很難;增加供應,單靠自己增加得了嗎,應該也很難。

問題擺在那裏,原因也分析清楚了,大致方法也是知道的,但就是難以落實。爲什麼?因爲深陷泥沼、固步自封;因爲站得不夠高、看得不夠遠;因爲只想到了自己、沒想到別人。

破解此類“死”難題,一定不能陷入死循環,一定要有“活”思維。如果走出小我,如果突破思維枷鎖,如果站在城鄉融合的視野,那這個問題便有了嶄新的破題方法。

清明節小長假,城裏人想祭祖,也想出去踏青,那這兩者能否兼得呢?答案是能。

試想,城市沒有土地,但農村有啊。現在交通這麼發達,環大城市一小時、兩小時能到達的農村,不在少數。要是在一些農村規劃一批生態墓地,比如樹葬、花葬、草坪葬、自然葬等等,城裏人的祭祖之旅,就完全可以成爲踏青之旅。

這不僅僅有利於城市,還有利於鄉村。

發展生態殯葬,有利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城裏人去鄉村祭祖、郊遊,可以拉動鄉村經濟增長;城裏人的綠色殯葬理念,鄉親們經常看在眼裏,也就能慢慢融入心裏,從而推動鄉土社會移風易俗,有效解決喪葬理念陳舊落後的問題。

這個方案,看似能夠解決城鄉喪葬問題,但它也面臨着自己的問題。這個問題便是,土地用途的規劃和喪葬行業的壁壘。

農村的農業用地,不能用來爲城裏人建設經營性墓地。喪葬行業,壁壘很高,不是某個村莊,想經營就能夠經營的。

問題看似又進入了“死”衚衕,其實破解這道難題,同樣還是要用“活”思維。

用農村的土地來發展生態殯葬,不是說一定要動用農業用地,農村還有很多荒地、坡耕地等,並不適用於農業耕作,這些土地完全可以用來發展生態殯葬。

而喪葬行業的壁壘,也完全可以特殊事情、特殊對待。現在,農村都有特別法人了,還不能有一些特別行業嗎?農村生態殯葬業,發展得好,完全能夠成爲一種新業態。

只要規劃合理、推進得當,我相信,喪葬領域的城鄉融合,不但可以解決舊問題,而且可以孵化新業態。

相信這個方案,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都是願意看見的,如果死人泉下有知的話。

下載農民日報新聞客戶端

三農|資訊|問答|直播|報紙

掌握三農動態

見證鄉村振興

天價“墳地產”,農村有解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