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揚,1980年生,浙江杭州人,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河海大學教務處處長、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教育部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國際土力學協會TC217技術委員會委員等職,曾長期擔任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教學副院長。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曾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青年五四獎章、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首屆河海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等榮譽獎勵。

河海大學名師——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沈揚

砥礪明志,滿腔熱血爲學子

走進沈揚老師的辦公室,就看到桌上擺放着幾摞學生的作業和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料——即使是擔任教務處處長,他仍然堅持承擔着兩個專業的課程教學工作。

記住學生的名字從沈老師第一年執教開始,就成了最基本的工作,已經堅持了十幾年,不經意間就變成了習慣。認識人不能看成是中小學老師的專利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記得名字,對得上臉,是我對同學們表達關注與尊重的第一步吧。”

河海大學名師——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沈揚

於是認識彼此,成爲沈揚老師和同學們教學交流的開始。沈揚老師從不在課上集體點名,但是開學幾周後,他會不拿點名冊,選着某一排的同學從左到右的依次喊着同學的名字提問,發現有同學慶幸自己不在這排的時候,會突然點到另外一排,有時候也會突然說,“哎呀今天某某同學是不是龍體欠安,沒有上工”,於是這種看似隨機又“@”明確的提問方式,一開始便讓學生們“心驚肉跳”,大傢俬下里都說,不要去考驗沈揚老師的記憶力,更不要去翹課。

不過很快,同學們就主動地回答起沈揚老師的提問,因爲這些問題都很有思辨性,綜合考察大家的素質,特別引導大家怎麼將理論與工程結合,加上他風趣幽默、工文結合的表達方式,學生很難不被吸引。於是舉手搶答、趕場佔座、結伴旁聽的各種情況,在沈揚老師的課上屢見不鮮。

當然氣氛熱烈的火爆課堂,除了源於嚴謹的教學態度和特殊的教學方法,更是沈揚老師在教學內容和模式上進行積極改革所產生的效果。在他看來,作爲一名高校教師,最大的價值在於育人,這種育人不僅限於知識的有效傳遞,還包括能力培養、視野拓展、人格養成等等。特別是如何讓學生在非常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有學、有思、有感,確實要花一番功夫。沈揚老師說“套用一個流行語,我從到河海大學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給自己定了一定要上好課的小目標。” 他還把拉格朗日那句“一個數學家,只有當他能夠走出去,對他在街上碰到的第一個人清楚地解釋自己的工作時,他才完全理解了自己的工作。”作爲自己做好教學的座右銘。十多年來,在育人之路上,不斷求索、精益求精,久而久之,一種春風化雨的教風就在沈揚老師身上體現了出來。

河海大學名師——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沈揚

從講課到課件製作、教材編著、再到創訓、競賽和論文指導、及至培養體系的革新,沈揚老師都竭力而行,不知不覺間把小目標累積做成了大成績。個人曾獲代表全國和江蘇省青年教師最高教學水平的全國和江蘇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亞軍和冠軍,而其主研的人才培養和課程模式改革也獲得了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製作的課件獲得過全國、江蘇省、土木教指委三大多媒體課件競賽的最高獎;第一作者的3部教材均入選江蘇省重點教材;撰寫的《土力學原理十記》一書,在學術界和工程界都獲得了高度評價;核心主講的土力學入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目前作爲該課程的首席教授,主持製作慕課在中國大學Mooc上線,成爲萬人註冊學習的熱門專業課。同時沈揚老師擔任了許多學生的專業學習、創新訓練以及學科競賽的導師,指導學生取得過頂級國際學科競賽的冠軍,也多次獲得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一等獎和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可以說,沈揚老師以全能型選手的形象活躍在教學一線,全方位地指導着學生進步,而他自己也因爲出色的教學業績,成爲教育部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指委中唯一的“80”後委員和江蘇省本科高校中第一位“80後”的省級教學團隊帶頭人。

“不過,教學的根本價值不在於自己獲獎,我埋頭教學好多年的時候,很多後來獲得的獎勵都還沒設置,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就是在乎學生獲得了什麼,而且是在最大的執教範圍內,讓學生得到最大的受益。套用現在專業認證的名詞,就是你得做到全覆蓋,針對所有人都有效的教學纔是好的教學。”所以雖然沈揚老師的慕課做得很好,但他在校內更看重面對面的教學過程。他鼓勵成績拔尖的學生反向老師提出刁鑽古怪的問題,也努力爲學習喫力的同學做好關鍵問題的釋疑以及學業上的節點性引導,對此,沈揚老師給出的通俗表達就是“通過現場直播的教學,來同步解決好同學們的溫飽和現代化問題。”

澆花澆根、教人教心,沈揚老師從全方位指導學生,學生們也在各個方面受到沈揚老師的影響。採訪的時候,沈揚老師跟我們說了這麼一個故事:一日,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發現一封信正靜靜地躺在門前。這封信是一個未能通過期末考試的學生寫的,大致內容是學生反思了大學三年以來怠惰的根源,以及在本課程上聽課不認真,特別是未能好好複習,導致考試不及格的懊悔,並對辜負老師的教導深感愧疚。還向老師保證一定在假期認真複習,準備好補考,以證明自己的醒悟。“這個孩子在開學補考中,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遲到的成果讓我還是感到欣慰。”沈揚老師說:“這個小事件對我也是一個觸動,讓我相信,好的教育能夠根植於孩子們的內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更能去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這對即將步入社會、需要學會自我成長的大學生而言是格外重要的。”

通途千里,願積硅步付此心

“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哪個不希望獲得一個好老師的指導與投入,而今天你成爲老師的時候,怎麼又不願意付出了呢?”抱着這樣的想法,2007年,在浙江大學完成了本、博九年學業的沈揚老師走上了河海大學的講臺,在教學、科研孰爲更重的選擇中,他堅定地選擇了前者。“育人永遠是高校的第一職責,而高校教師便是育人的排頭兵,亙古不變。我們所擁有的這個特殊職業,可以傳遞和塑造給廣大學生遠多於一個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價值。”也正因此,2013年當他出任土木與交通學院教學副院長開始,又把重心傾斜在了服務於全院本科生的教育改革上。

由於沈揚老師教學和科研工作都做的很好,於是筆者問起他兩者之間如何做到平衡。沈老師說,一份付出纔能有一份收穫,平衡之道先在於“捨得”。2013年年末,課題組總結科研成果時,沈揚老師對比同事們的科研成果出乎意料的少了明顯一截。有同事替沈揚老師感到可惜,便和他說“希望你在推進學院教學的同時也關心一下自己科研”,對此,沈揚老師有些尷尬的笑道,“現在高校,誰不知道科研的重要性。把科研進度慢下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上任之始我向全院1200多名本科生髮放問卷進行調研和意見徵集,來自學生的意見雪片般的飛向我的辦公桌,其中不乏言辭激烈,細數缺漏的條呈,可以說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眼見一些頑疾不處理,可能一整屆的學生都會因此受損,取捨之間,只能把自己的科研先放一邊。”

做好專業認知和學業規劃,是學生成長的根本基石,然而從調查瞭解來看,學生們對此似乎展現出不小的困惑與迷茫。於是,沈揚老師從2013年起,一邊設計重構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一邊牽頭撰寫全國鮮見的專業類本科教學系列藍皮書,將培養方案解析和學院的特色做法有機結合,詮釋給大家,爲同學們生涯規劃和發展提供全方位導引。這套書到2018年已經積累撰寫了7部150多萬字,在全校以及全國70多所高校推廣。“這種看似本應很容易就獲得的信息,當它要以通俗易懂,而且全方位地向學生們去做展示時候,纔會發現工作是如此的艱鉅。但是我們必須馬上去做。”曾經有同事勸他把節奏放慢一點,但沈揚老師不願意,“我們快一點,學生就能及時享受到更好的政策,更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則,反之如果我們慢一點,會讓原本可能有更好發展機會的學生帶着遺憾離開學校,作爲分管副院長,那我就是不稱職的。”

河海大學名師——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沈揚

曾經一段時候,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專業類學科競賽成績非常低迷,連續幾年在全國的土木競賽中鎩羽而歸,很多學生甚至失去了參賽的鬥志。沈揚老師決定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他通過充分調研,制定了針對不同類型競賽的詳細培訓計劃,更對學院創新素質教育的體系進行了系統設計。令外人驚訝的“神奇”情況在短短几年中出現了,如今在土木院,競賽從少數人的專享項目,變成了井噴式的全民健身運動,一個省賽的選拔甚至就能發動半個年級的學生踊躍參加;幾乎土木院學子每次參賽都能獲得不俗的戰績,幾乎每年都能打破江蘇高校在全國賽事上的記錄,幾乎每年都能獲得一個國家甚至國際賽事的冠軍。從全國大學生結構競賽冠軍到全國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實踐競賽登頂,從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到美國大學生土木工程競賽交通賽折桂,從成爲江蘇高校首個ASCE國際學生組織到獲得ASCE年度最佳國際學生分會,一批批學子在不斷挑戰自我中歷練成長,並從成功走向成熟。而在推進這些變革的歷程中,總能找到沈揚老師和大家一起同舟共濟、全力向前的身影。

從2013到2017年,沈揚老師出任土木院教學副院長整整5年,在全國同行中打造了成效領先的一流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和學科競賽培育體系,同時因爲他身體力行、甘於奉獻的作風,把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積極有效地擴散到了更爲廣闊的範圍,影響到了更多的老師和學生,全院上下都在接力傳承,讓學院立德樹人的工作做得更加踏實與深入。

閣樓初就,初心不改種山林

對於學校教學體系下的人員關係,沈揚老師有着自己的特別理解:“如果拿運動場上的分工來比喻教務處、學院、教師的定位,那不是裁判、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係,而更像是排球隊裏的一傳、二傳和主攻,他們之間協同配合,無分輕重,哪一個位置出了岔子,都會影響全局的發揮。這是我從普通教師,到教學副院長,再到出任教務處處長,體驗了一把排球隊中的全部站位後的切實感受!”

河海大學名師——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沈揚

站在越來越高的視角,承擔越來越大的責任,面對越來越多的師生,沈揚老師笑說他是以戰戰兢兢、血壓升高的狀態迎接教務處長的工作。在從2017年底至今出任教務處長的一年多時間裏,校內外環境可謂是“教學變革風起雲湧、教務發展千頭萬緒”,作爲處長,沈揚老師與全處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協力制定了系統高效的計劃方案,積極推進學校層面本科生人才培養的改革與發展。他作爲執行負責人,制定了《河海大學一流本科建設行動計劃》;主持新撰和修訂了20多項涉及全校的重大教學管理制度;他還參照在學院時的做法,與教務處同仁協力,編制了《河海大學教務處教務工作全程導引》,爲教師教學發展以及教務工作系統開展,提供精細化的藍圖。他還創新教學培訓模式,設立教學管理百家談、教學技能工作坊和海外名師大講堂三大品牌活動,拓展全校老師的視野、增進校際間的交流。由於來自學院教學一線,他在制定宏觀政策的同時,非常重視基層的呼聲,在他親自主持設計的教務處微信公衆號中,專門開設了“教學樹洞”欄目,來聽取廣大師生對學校教學、教務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同時在教學考覈體系設定,教學技能提升和學科競賽培訓等一攬子工程的革新上,他又有着自己制衡變通、協同發展、彰顯特色的獨特設計。就在前不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公佈了2018中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和學生學科競賽排行榜,河海大學分別躋身20強和30強,不能不說,培育政策的有效制定與執行,對於相關成績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河海大學名師——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沈揚

“心底之中知分寸,得失差一線;披荊斬棘的挑戰,光輝不眷戀”,沈揚老師喜歡用這兩句歌詞來形容他在河海大學這十幾年努力前行的心境。有人說沈揚老師是有光芒感染周圍的人,信念與堅持的光芒點起明燈,又如何可知它傳遞的火焰不能照耀這片大地?是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