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麥生育期在西南大部麥區處於拔節至孕穗期,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處於返青至拔節期,華北、西北大部麥區處於返青期。隨着氣溫回升,小麥主要病蟲害從南向北陸續進入發生盛期,條鏽病在西南麥區開始流行擴展,紋枯病在西南、江淮和黃淮麥區發生普遍,麥蜘蛛、麥蚜在西南、黃淮局部麥區密度高。截至3月6日,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面積爲6066萬畝次,同比基本持平,防治面積爲2691萬畝次,同比增加24.8%,有效延緩病蟲發生擴散勢頭。

當前我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防控動態

發生動態

小麥條鏽病發生面積77萬畝,主要發生在西南和漢水流域麥區6省37市151個縣,發生面積和縣數同比減少11.5%和22個,輕於上年同期;累計防治面積111萬畝次,同比減少2.0%。西南麥區大部已處於流行擴散狀態,一般平均病葉率1.1%-12.4%,重慶合川等地重發田塊病葉率在35%以上,個別嚴重地塊病葉率在60%左右。漢水流域零星發生,輕於近年同期,其中陝西寧強病田率爲3.1%,畝均發病中心0.1個,鄂西北及江漢平原零星發生。西北麥區的甘肅、寧夏等地尚未查見條鏽病。

小麥紋枯病發生面積3193萬畝,同比增加2.4%,主要發生在西南、江淮和黃淮麥區;累計防治面積1459萬畝次,同比增加18.7%。重慶平均病株率1.6%,同比減少0.4個百分點,榮昌重發田塊達16.8%。江淮麥區各地平均病株率0.4%-2.4%,低於上年同期,江蘇淮北重發田塊最高病株率達100%。黃淮麥區平均病株率8.7%-11%,高於上年同期,山東菏澤病田率72%,重發田塊病株率30%,泰安最高病株率90%;河南平均病田率47%,駐馬店、新蔡等地平均病株率在25%以上,最高達100%。華北麥區零星發生,河北平均病株率1%,高於上年同期的0.2%。

小麥白粉病發生面積114萬畝,同比減少31.2%,主要發生在西南、江淮和黃淮麥區;累計防治面積102萬畝次,同比增加8.2%。西南麥區平均病葉率1.2%-8.8%,高於上年同期,重發田塊達40%以上。華北和西北麥區零星發生,山西旱地早播麥田平均病葉率爲0.03%,芮城最高達5%,輕於上年同期;陝西合陽平均病田率爲6.5%。

蚜蟲發生面積667萬畝,同比減少34.3%,主要發生在西南、江淮和黃淮麥區;累計防治面積389萬畝次,同比減少5.2%。西南麥區大部平均百株蚜量50-100頭,雲南爲415頭,重於上年同期,澄江最高百株蚜量達28715頭。江淮、江漢麥區平均百株蚜量爲4.5-30頭,其中江蘇平均百株蚜量4.5頭,淮北地區部分田塊百株蚜量900頭;安徽淮河以南大部麥區百株蚜量一般2-25頭;湖北百株蚜量15.8頭,新洲最高百株1200頭。黃淮麥區平均百株蚜量在5頭以下,其中山東一般在2.8頭以下,最高爲76頭,低於上年同期;河南平均蟲田率12%、平均百株蟲量3頭,最高爲305頭,高於上年同期;山西平均百株蚜量爲0.1-7頭,最高爲14頭,接近上年同期。華北麥區零星發生。

麥蜘蛛發生面積2015萬畝,同比增加18.2%,重於上年同期,主要發生在江淮、黃淮海麥區;累計防治面積630萬畝次,同比增加1倍。江淮和華北麥區蟲量較低,大部地區平均每市尺行長(或百株)蟎量在3-25頭,其中安徽在5-30頭,平均10.9頭,河北南部麥區一般每尺單行1-15頭,永年、館陶最高150-200頭。湖北平均單尺行長蟎量3.8頭,棗陽最高3000頭。黃淮麥區平均每市尺單行蟲量在40-55頭,山東蟲口密度明顯重於上年同期,臨沂平均每尺單行蟲量300頭,棗莊、聊城最高每市尺單行蟲量分別達1700頭、1000頭。

根腐病、黃花葉病毒病等其他病蟲害在黃淮海局部麥區有發生。

防治工作進展

各地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奮戰100天奪取夏糧豐收行動方案》和《2019年防病治蟲保豐收行動方案》,積極組織開展小麥病蟲害防治。一是及早部署安排。各地加大宣傳指導,大力推廣抗病良種,普及拌種技術,要求做到小麥條鏽病核心越夏區和冬繁區藥劑拌種全覆蓋。二是加強監測預警。及時啓動重大病蟲雙週報制度,確保小麥病蟲信息渠道暢通。河南等地積極組織有關專家會商分析發生趨勢,及時發佈趨勢預報。三是強化督查指導。各地及時派出工作督導組,深入田間實地調查小麥病蟲發生情況,開展以小麥病蟲防控爲主的夏收糧油生產技術指導。四是強化科學防控。認真落實重大病蟲防治屬地責任和“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預防控制措施,選用高效對路藥劑開展科學防治。

據統計,截至3月6日,全國小麥病蟲害累計防治面積2691萬畝次,同比增加24.8%,有效降低病蟲發生數量,延緩病蟲擴散危害。

發展趨勢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報,春季(3-5月)我國大部麥區氣溫偏高,江漢平原、黃淮南部、西北東部等麥區降水偏多1-2成,長江中下游、江淮大部麥區偏多2-5成,對赤黴病和條鏽病等病害發生有利;北方大部麥區降水正常、氣溫偏高,有利於蚜蟲繁殖危害。隨着氣溫穩定回升和小麥快速生長,多種病蟲害將進入發生危害盛期。西南和漢水流域小麥條鏽病將進入發生高峯期,東部廣大麥區麥蜘蛛、蚜蟲、紋枯病、白粉病等將進一步上升危害。各地應加強病蟲調查監測,及時掌握髮生動態,準確發佈病蟲情報,科學指導防治,爲奪取夏糧豐收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