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榆次:順城橋上的驚天祕密!你知道嗎?

每一位榆次人都對順城橋再熟悉不過了,

但有多少人仔細看過橋身兩側牆壁上的紅色浮雕呢?

這些浮雕講述了榆次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十幾樁名人往事,大多已經被人所淡忘了。

在順城橋浮雕上,每一個故事都起了一個名字,都有一段簡短的文字解說。

一、賈繼英奇才霸金融。

六堡繼英,膽識超羣。八國列強,侵佔北京,皇家有難,倉慌逃京。財政拮据,藉資問民。富家惜財,未有響應。唯英慷慨,巨資助清。忠心報國,太后感動。籌辦銀行,委以重任。金融先驅,榆邑光榮。

賈繼英是榆次六堡村人,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的金融家。曾任祁縣喬家大德通票號大掌櫃、大清(戶部)銀行首任行長。

背景寫着“敦”“睦”二字的,就是北六堡村的賈繼英祠堂

二、趙二姑以死抗庸吏

東雙二姑,少年不幸。年方十五,惡少凌辱。縣令枉法,冤情難申。憤然自刎,以死抗爭。母訴太府,曲斷案情。頭撞石階,血染省城。父訴京城,驚動朝廷。道光傳旨,五堂會審。維持原判,天理不公。刑部侍郎,微服訪民。真相大白,沉冤洗清。府州縣官,革職嚴懲。旌表二姑,烈女揚名。

趙二姑的故事我從小就知道一點,這是清朝道光年間轟動一時的一起案件,號稱“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事情起因很簡單,東雙村本村流氓閻思虎強暴了趙二姑,趙家上告,但榆次縣令梁中思爲閻思虎收買,伸冤不成,趙二姑憤然自盡。之後,趙家又一直往上告,但省府各級官員層層受賄,官官相護。最好告到了朝廷,御狀恰巧被壽陽人大學士祁寯藻看到,得以奏問皇帝。又經過一番波折,最後才真相大白,道光皇帝爲本案中官員們結成的利益集團所震怒,將經辦此案的榆次知縣、太原知縣、陽曲知縣、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等總共6名官員斬首、革職、流放。

後來祁寯藻奏問,請求在榆次王胡村的京省官道上修起一座高大的貞節牌坊。姥爺年輕的時候還見過,說是榆次以前最氣派的牌樓了,可以建國後毀於一旦。

三、常萬達萬里闢茶路

雍正五年,邊貿開禁。常氏萬達,晉商梟雄。慧眼商機,萬里馳騁。北漠荒野,開拓挺進。立樁建鋪,水陸並用。橫跨亞歐,激盪風雲。漫漫茶路,赫赫人生。

常萬達即是我榆著名的常家莊園的主人,正是在他的手上,努力開拓茶葉之路,使常家成爲中國最大的外貿世家。

四、康熙帝嘗瓜定貢品

康熙大帝,巡幸三晉。御駕鳴謙,酷暑難忍。縣令祖良,選瓜進貢。瓜名三郝,爽口甜潤。龍顏大悅,欽定貢品。年貢六百,華夏聞名。

這裏所說的“縣令祖良”是當時的榆次知縣祖良才。康熙巡視山西期間,曾駕臨鳴謙鎮,當時正是酷夏時節,祖良才獻上榆次東、中、西郝村的西瓜後龍顏大悅,還給縣令賜了字。三郝的西瓜當年雖然風光一時,但因爲定量的進貢,也成了瓜農的負擔。道光年間最終取消了三郝瓜的進貢。

五、抗韃靼二公垂青史

閻樸周鈇,榆邑賢人。明朝嘉靖,官居四品。忠誠謀國,獲罪嚴嵩。罷官回鄉,心在朝廷。國家有難,韃靼入侵。二公奮起,組織軍民。守城抗敵,保國安民。忠臣義舉,光照乾坤。

閻樸是使趙人,在榆次歷史上做了很多貢獻。除了領導抵禦蒙古人外,還編修了榆次歷史上第一部縣誌(已軼,現存最早的萬曆志即是在閻樸的嘉靖志的基礎上增修的)

這裏還有源渦的五龍祠,不知道和抗擊韃靼有什麼關係

六、趙益子從戎抗元兵

榆次趙益,耕讀勤奮。少年有志,鄉人共重。興定二年,元兵入侵。書生奮起,投筆從戎。聚衆東山,抗擊元軍。屢建戰功,授任縣令。收復太原,再立新功。調任知府,浴血守城。城破自殺,千古英雄。

興定二年是公元1218年

傳遞歷史文化,讓更多晉中的人看到!

您對此事怎麼看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討論^_^

▌信息來源:榆次人歡迎轉載

▌商務合作請勾搭:18635172297

▌編輯:點妹

小編工資已與掛鉤,一一分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