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爲中國漢族傳統民居建築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種處理手段。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避免氣衝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一堵牆。爲了保持氣暢,這堵牆不能封閉,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

照壁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講,在大門內的屏蔽物。照壁可位於大門內,也可位於大門外,前者稱爲內照壁,後者稱爲外照壁。形狀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也有簡單的沒有座。

牆身的中心區域稱爲照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簡單一點的照壁可能沒有什麼裝飾,但也必須磨磚對縫非常整齊,豪華的照壁通常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的磚雕。

照壁牆上的磚雕主要有中心區域的中央和四角,在與屋頂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梟和連珠。中心方磚上面一邊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照壁牆的中央還鑲嵌有福壽字的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一味的磚雕。著名的照壁有故宮的九龍壁、中南海新華門內的爲人民服務照壁等。

中國古建築照壁從形式上分,照壁有五種: 第一種是琉璃照壁,主要用在皇宮和寺廟建築,最具代表的是故宮和北海的九龍壁。 第二種是磚雕照壁,大量出現在民間建築中,是中國傳統照壁的最主要形式。其中一些照壁的須迷座採用石料雕制,但極其罕見。 第三種是石制照壁,移建到北海公園的鐵照壁就是完全用石頭雕制的,民間很少出現。

第四種是木製照壁,由於木製材料很難承受長久的風吹日曬,一般也比較少見。 第五種照壁,磚瓦結構或土坯結構,壁身完全披蓋麻灰,素面上色,有的還雕嵌磚材圖案或文字,這一類照壁也不在少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