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出臺的有關“本科轉專科”政策,針對無法達到本科生的水平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退一步拿專科畢業證書。

這項政策無疑可以有效地震懾目前國內高校廣泛存在的學風太差的問題,同時也不會造成太致命的影響。

我個人非常支持華科的政策,因爲這一政策較好地結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國內社會對留級生和退學生的歧視,考慮到國內對轉學的種種限制,華科並沒有簡單粗暴地讓學生留級退學,而是變相地“送”出一個低等學位助學生走出人生低谷,其實,這也挺厚道。

我在採用英國教學體制的西交利物浦大學(以下簡稱西浦)工作多年,看到本校學生的留級率和退學率非常高。

不能否認,很多時候,“夠狠”是培養英才最簡單粗暴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確實,西浦畢業生的整體表現不錯。也因爲本校的學生表現大多好於外校的申請者,現在西浦的老師招收博士生時普遍首選本校的畢業生。

可是,在培養出成功者的同時,如果有如此高的留級率和退學率,西浦的“失敗者”的未來又將如何呢?

西浦在培養出大量高質量畢業生的同時,也“犧牲”了不少學生,究竟是得是失?

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浦的所謂“狠”在國外是一種常態。

比如,美國的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四年畢業率只有51%。換句話說,一半學生會出現學業中斷(留級、退學、轉校)的情況。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清楚,在歐美的大學裏,國外社會對退學生和留級生比較包容,留級也好,被開除也罷,其實在國外都不算什麼大事。

國外高校的入學要求非常靈活,只要你願意,即使被某個學校開除了,轉學到其他學校也非常容易。

在這種大背景下,學校有可能嚴格要求並坦然地使用留級和退學的手段淘汰掉不合格的學生,嚴控畢業生質量。

可是,國內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國內退學生的出路非常有限並被人歧視,於是,學生可能因此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並從此一蹶不振。對公立高校來說,不用說退學,就連留級對學生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難堪的事情。

所以公立教育的最低水準不得不大幅度降低,以適應學生羣體的最下限,質量控制乏力,直接導致國內高等教育學歷的大幅貶值。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對於歐美社會而言,有包容的社會,於是退學是可以被接受的,高校纔敢於下狠手開除大量學業不合格的學生。

而國內社會則是另外一幅景象,社會不夠包容,不接受退學甚至無法接受留級,高校也不敢動手開除不合格的學生,由於高校要求低,極少數非常差的學生纔會留級或被開除,留級生大多非常差,於是社會對他們有非常不好的印象,社會對留級生的歧視更深,高校更加不敢動手開除不合格的學生,並依此惡性循環。

在此,我再補充介紹一下“本科轉專科”政策的英國版本,其中包含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主要說的是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位作進一步分類。即使是同一個學校的畢業生也根據其成績分發不同的畢業證書。

最高級的一等學位(first class)要求均分在70分以上(大概有20%的學生拿到這個級別的學位);次一級是“二等一”(upper second class)要求均分在60~70分;再次是“二等二”(lower second class)要求均分在50~60分;最差的“三等”要求均分在40~50分。

實際上,一等學位的學生大多可以輕鬆地申請名校的碩士項目或者直博;而二等學位的畢業生則只能進入部分次一等的高校攻讀碩士學位,三等學位大多不可能進入碩士項目學習。

在英國學習,進入優秀大學只是一個方面,畢業時拿到first class的學位一樣關鍵。

第二個層面主要照顧的是課程年限的不同。

英國的本科學位實際只有3年時間,根據學生實際完成的階段授予不同類別的證書。通過所有3年課程學習的授予學士學位(bachelor degree);只完成了前兩年學習的可以要求授予“畢業證書”(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 Diploma in Higher Education);只完成了第一年學習的可以要求授予“學習證書”(Certificate of Studies / Certificate in Higher Education)。三種不同類比的證書,對應三種不同的學習深度。

第三個層面主要指的是轉學和轉專業。

西方的教學體制下,大學轉學和轉專業非常容易。學業失敗的同學完全可以轉入較低層次的學校重新開始,也可以轉入同一所學校更適合自己的不同專業重新開始學習。

比較華科與英國大學的政策,不難看出,華科的政策其實遠遠不如英國體制來得靈活自由,但這畢竟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同一所學校的畢業生可以進一步細分,起點一致,努力的人學到更多,而且這也在學位上反映出來。希望越來越多的國內院校能夠採用柔性的評價和退出機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u/lzcyzm)

《中國科學報》 (2018-10-26 第2版 博客)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爲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中國科學報”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選擇“設爲星標”,搞定!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