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溫酒斬華雄,大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蓋世英雄關羽的身影。但是事實的真相卻並非如此。爲了看清歷史的真面目。我們不妨先放下手中的三國演義,看一下更加真實的三國志是如何說的。

原文: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譯文:孫堅再收集自己的軍隊,在陽人這個地方與董卓軍隊交戰,將董卓軍隊打得大敗,並將其都督華雄等斬首。

在這一段中清清楚楚的講述了斬華雄的人是孫堅,卻絲毫沒有提及關羽。但是又有一個小小的疑問在各位心中出現。爲何有人大費周章的爲關羽安排溫酒斬華雄的劇情呢?不如我們先從關羽在三國演義的形象中找一下線索。

卻說關公一魂不散,盪盪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爲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遊天下,來到此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爲庵,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淨仰面諦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麪將軍、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淨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麈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淨曰:“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爲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衆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後人題一聯於其廟雲:“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這一段大意是關羽死後打算復仇,被普淨阻止,得到點化後庇護一方百姓的故事。此刻不由得驚呼一聲,這是三國演義嗎?這不就是封神演義嗎?別急還有更加玄幻的事情發生在關羽身上。

只見雲霧之中,隱隱有一大將,面如重棗,眉若臥蠶,綠袍金鎧,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手綽美髯,分明認得是父親關公。興大驚。忽見關公以手望東南指曰:“吾兒可速望此路去。吾當護汝歸寨。”言訖不見。關興望東南急走。至半夜,忽一彪軍到,乃張苞也,問興曰:“你曾見二伯父否?”興曰:“你何由知之?”苞曰:“我被鐵車軍追急,忽見伯父自空而下,驚退羌兵,指曰:”汝從這條路去救吾兒。‘因此引軍徑來尋你。’關興亦說前事,共相嗟異。二人同歸寨內。

比較瞭解三國的人估計看完後不由得生出一身冷汗?此時的關羽不是已經死了好多年了嗎?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已經開始脫離人的身份,具有了神格。如果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關羽已經在小說中成爲神一樣的存在。而關羽的成神之路真的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導致的嗎?我們不妨先放下這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一下。

漢後主(260年)追諡關公爲「壯繆侯」;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爲「忠惠公」;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進封關公爲「崇寧真君」;

大觀二年(1108年)復封關公爲「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爲「義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爲「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關公爲「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封關公爲「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

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

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爲「協天護國忠義帝」;

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爲「英烈廟」;

不難發現關羽的地位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一次次的提高,在明朝開始關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明朝皇帝賞識關羽,是看中了關羽在百姓中的影響力。以明朝爲時間點往前推,不難發現在元朝出現了一種相對大衆化的娛樂“元曲”。如果說唐詩宋詞屬於讀書人的世界,而元曲更加接近普通人的世界。正如現代人在電視劇中瞭解歷史故事,古代人也會在戲曲中瞭解歷史故事,但是這種故事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往往會脫離歷史真相的本身。但是爲何關羽會在明朝如此被統治者重視呢?只是爲了擺一個神給大家看嗎?

古代的世界觀會和現代人有許多不同,但是會具有一定的共同點。不妨想一下我們見過有關拜關公的例子。

沒錯就是香港電影中的黑社會,首先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爲什麼電影中的黑社會需要拜關公?莫非真的是爲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電影的背景中黑社會的秩序自然不可以依靠法律或者警察,關公恰好可以作爲一個精神標杆一樣的存在對成員進行約束。

有了黑社會拜關公的例子後,我們看回明朝。朱元璋不正是給所有人樹立了一個精神榜樣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關羽是一個十佳少年,大家好好學習他是如何忠君的。這時候有人問了,爲什麼需要把關羽放在神壇上祭拜,多宣揚一下關羽的事蹟不是更加好?爲何還要如此裝神弄鬼的呢?簡單的一個字“錢”。如果不把關羽放在神壇之上。記錄事蹟的書需要錢吧。找人宣傳需要錢吧。且不說明朝可以看懂一篇文章的人有多少,就算看得懂願意看書的又有多少呢?在古代讓一個不以學識生存的人去看書會有多難呢?而鬼神的傳說恰好是在古代最省錢的傳播途徑。

看到這或許大家開始把關羽的封神之路歸咎於羅貫中或者朱元璋身上,但是大家不妨再看一下這段記載。

《佛祖統記》中記載了一個隋朝開皇十二年的故事“佛教高僧智顗當時在荊州一帶傳揚佛法。某夜,忽遇關公顯聖。關公稱自己現爲當陽山主,希望皈依佛門。智顗遂上奏晉王楊廣,封關公爲伽藍護法神。”

看到這大家或許有點糊塗了吧。其實關羽封神之路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積累而成的,朱元璋或者羅貫中只是其中比較明顯的存在。比起把原因強加在一個人身上,不如說這是歷史的選擇。好比如說一個人用力的拉斷早已腐化的繩子,去討論是人的原因多還是腐化的原因很多早已不重要了,一切都是在某個特殊環境下的必然。在一個在走向封建王朝巔峯的時代背景下,關羽的恰好符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

在今天關羽依舊是一個很好的精神旗幟。約束着過分張狂的人性。在文化多元的今天,關羽在大部分年輕人心中早就超越了神的概念,成爲了超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