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在厚畛子聽拉我們出山的司機說,太白山這一路的廟堂多是從明清到近代一些鄉間富紳挑頭,自己出大頭集資修建的民間建築,多爲祈福還願,沒有官府支持,所以潦草簡單,以前也有看護的僧道,可因爲山高路遠,生活不便,歷史原因,破四舊時毀掉一些,現在求神拜佛的越來越少,供奉沒有了,3000米以上的高山,莊稼種不出,無法自給自足,不能留住守廟人,這些殿堂也就都荒廢了。此行最難走的是從南天門到老君殿的三段大石坡路,坡陡石滑,站在坡上,尋處平石站穩都難,且沒有路,要不是有驢友隔一段就在石縫裏插上木杆,掛上小旗指路,真不知道會走到哪裏去。

2019年8月18日,上午8點,我們從南天門出發,向周至鐵甲樹厚畛子下行,這是我們此次太白行的最後一天。

翻看照片,發現下山的照片比上山的照片少,路途艱險的地方照片也少,這是因爲下山速度快,歇息的次數少,埋頭走路的時候多;路途艱險的地方,提心吊膽,手腳並用,顧不上照相,左顧右盼都少,只敢看腳下的石塊,哪塊更穩當,哪塊更適合倒騰雙腳前行,往下往旁邊多看兩眼,都會腿發軟。加之前面連續三天勞累和山景的審美疲勞,照片少也情有可原。

路上時有這樣的標識,老君殿,是從南天門下來的第一個歇腳點。

此行最難走的是從南天門到老君殿的三段大石坡路,坡陡石滑,站在坡上,尋處平石站穩都難,且沒有路,要不是有驢友隔一段就在石縫裏插上木杆,掛上小旗指路,真不知道會走到哪裏去。

我拍的照片不好,不能體現此路兇險十之一二,這些石頭滾了滿坡,有些簡直是豎直磊起,無從下腳,落腳不穩時摔過好幾個屁股墩,每次都默誦佛號,阿彌陀佛,幸虧不是頭朝下栽倒,這要是滾下去,不得摔成肉餅了。

回來後,我們都說,這要是下了雨,估計咱們要麼得等天晴路幹才走得回來,要麼在溼滑的石頭上非得出事兒不可。感謝老天眷顧,一路平安。

記憶有時會出錯,看到這張老君殿的照片,我突然覺得前面記錯了,我們在這殿前歇息時,我在門側左邊和右邊旗子上用圓珠筆寫下了我們仨的名字和時間,而不是前面的 藥王殿。

從拔仙台一路向南下行,這一路的神殿都破敗且規制很小,聽名字很氣派,實際看到時,有些失望。

後來在厚畛子聽拉我們出山的司機說,太白山這一路的廟堂多是從明清到近代一些鄉間富紳挑頭,自己出大頭集資修建的民間建築,多爲祈福還願,沒有官府支持,所以潦草簡單,以前也有看護的僧道,可因爲山高路遠,生活不便,歷史原因,破四舊時毀掉一些,現在求神拜佛的越來越少,供奉沒有了,3000米以上的高山,莊稼種不出,無法自給自足,不能留住守廟人,這些殿堂也就都荒廢了。

就像這老君殿的房頂,都長了草。

這裏最新的是南天們的大殿,據說是個渭南人在二十年前修的。

這還算好的,前面大爺廟二爺廟連房子都沒了,只剩下些鐵瓦殘跡。

廟裏的神像也多是粗製濫造的泥胎裹粗服,披個紅背面,有些遺存的空心鐵鑄神像,多無頭,聽那司機說,多是前些年有南方人收購,就有人把佛爺背下山賣了,背不動的,就割了頭,一個有幾千一萬的賣頭。

我問,不怕報應嗎?司機說,我們當地人沒人幹這缺德事,都是外地人結幫乾的。

後來再重置神像,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泥塑粗糙制像了。

老君殿再往下,是迴心石。

到這裏時,明顯是個垃圾臺,可是上面又有迴心石的字,我們在旁邊坐下來喫了午餐,這裏沒生火,簡單的路餐。

我當時還想,這垃圾臺設的太煞風景了。

後來,沒走多遠,才發現,這個纔是真的迴心石。

一路奇石不少,多有摩崖題字,太白山景區裏的潑墨山在這裏見到好幾處,是山石中金屬元素氧化的原因。這一景觀,有李太白見太白風景絕秀,爲自己寫不出好詩而潑墨染山的傳說讓人莞爾。

走着走着,泉水漸大,不再是娟娟細流,海拔也越來越低,植被漸漸豐富,我們快回到平地,快結束山行了。

好可惜,這裏附近據說有太白第一泉,很多人遊記裏寫過在這裏取水煮茶,而我們只顧看路走路,竟然錯過了,沒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