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2018先進功能材料與原子力顯微技術

學術研討會 (AFM2 2018)

暨2018中國硅酸鹽學會

微納技術分會學術年會

口頭報告摘要截止:10.31

牆報摘要及優惠註冊截止:1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8 年 12 月 14-16日

https://afm2018.conf.scholarset.com/

國際壓電原子力顯微技術暨納米尺度力電耦合高級研討會已有十餘年的歷史,本屆會議是繼2010 年北京科技大學、2013 年南京大學、2016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 2017 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會議後,該系列研討會第五次召開。

2017武漢研討會

研討會旨在聚集學術界及工業界信息功能材料、先進能源材料以及原子力顯微技術等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交流思想、討論問題、促進合作,深入研究先進的原子力顯微方法和數據分析在信息功能材料、先進能源材料、生物體系中的應用,並有鐵電多鐵材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領域多位領袖做大會報告。今年也是該研討會首次以中國硅酸鹽學會微納技術分會學術年會的形式舉行,會議期間,還將舉行中國硅酸鹽學會微納技術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摘要提交和優惠註冊即將截止,請儘快提交報告摘要、會議註冊、以及回執。會務組可代訂南航御苑賓館和維景酒店,房價優惠。房源有限,訂完爲止,詳情請見回執(網站可下載)。

以下爲現已確認海外特邀報告人:

1

Ramesh武漢研討會大會報告

Ramamoorthy Ramesh, 彪悍的人生無需解釋,總引用 73000,H因子130!

2

Sang-Wook Cheong, 有人曾問,Cheong和Ramesh年復一年地聽對方的大會報告,會不會膩味?總引用47000,H因子102!

3

陳龍慶在2017中國新銳科技論壇

陳龍慶,以相場計算,收穫35000總引用,H因子89!

4

潘曉晴,沒有潘曉晴,也就沒有陳龍慶?2018已經通訊一篇Nature Nanotechnology,一篇PRL,和 三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5

David Ginger在武漢研討會

David Ginger, 想套磁Chemical Review 副主編麼?發明光電流AFM,解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Nature Photonics (2018),Nature Materials (2017)。

6

Jonathan Spanier, 疇界共振增強可調微波鐵電器件,Nature (2018)。

7

Kazuya Terabe,固態離子計算器件,Science Advances (2018)。

8

駱建, 獨一無二,將陶瓷晶界玩到極致:Science (2017), PRL (2018),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

9

王峻嶺,鐵電光伏, Science Advances(2018);二維鐵電,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10

Josh Agar,AFM和 機器學習的完美結合,Advanced Materials (2018) 。

11

李千,相場計算和機器學習的完美結合,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12

Roger Proksch,明明可以做物理,偏偏要去開公司,一樣研究鈣鈦礦太陽能:Nature Materials (2018) 。

13

Brian Rodriguez,雙頻跟蹤(DART)論文的第一作者,帶寬激勵的共同發明人(Band  Excitation),生物PFM的先行者。

14

Jan Seidel在武漢研討會

Jan Seidel,開發世界首個疇界原型器件,Science Advances (2017)。

15

張琦,超薄鐵電的泡泡疇界,Advanced Materials (2017)。

16

Seungbum Hong,電荷梯度顯微術發明人,PNAS (2014)

17

Leonhard Tobias,鈣鈦礦光伏疇結構,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18

曾開陽,新鮮出爐的多場耦合AFM綜述,Advanced Materials (2018)。

國內特邀報告人(持續更新中)

王中林(納米能源所),郭萬林(南航),鄭泉水(清華),陳立桅(上交大),陳偉球(浙大),陳翔宇(納米能源所),陳祖煌(哈工大深圳),戴吉言(香港理工),段純剛(華東師大),高鵬(北大),高興森(華南師大),谷林(物理所),官建國(武漢理工),何佳清(南科大),黃厚兵(北京理工),江安全(復旦),李桃(西交大),劉俊明(南大),劉明(西交大),劉曉燕(重慶科技學院),呂笑梅(南大),馬秀良(金屬所),聶越峯(南大),沈彩(寧波材料所),申勝平(西交大),王棟(化學所),王傑(浙大),王鵬飛(中科大),王學雲(北理工),汪堯進(南理工),吳迪(南大),徐科(蘇州納米所),顏佳偉(廈大),殷月偉(中科大),遊雨蒙(東南大學),於浦(清華),袁國亮(南京理工),曾華榮(上硅所),翟曉芳(中科大),張海霞(北大),張金星(北師大),張林興(北科大),張躍飛(北工大)

會議主席

高存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江宇(華盛頓大學), 李敬鋒(清華大學)

主辦單位

中國硅酸鹽學會微納技術分會、中國力學學會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工作組

承辦單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微納尺度生物力學檢測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知社學人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大會祕書

師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會務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會議地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會議時間

2018年12月14-16日

摘要提交日期

口頭報告:2018 年 9 月 1 日 至 2018 年 10 月 31日

牆報:2018 年 9 月 1 日 至 2018 年 11 月 15日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更多信息。

擴展閱讀 

顏寧兩篇長文背靠背, 解析電控鈉離子通道精細結構

揭開鈣鈦礦光伏結構神祕面紗

中國學者首創全有機鈣鈦礦鐵電體!

Joule綜述:固態鋰電池中的界面

npj: 掃描探針顯微鏡插上機器學習的翅膀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繫授權請看下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