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间总得做点什么。"

文 / 华商韬略 迟玉德 夏乔

在华人世界,他不是什么大富豪,知名度也不高,但是他的离去,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浓浓的缅怀潮?

用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话讲,就是:

"有些人飞扬跋扈,其实贡献很薄。有些人默不作声,做的却是静水流深的事。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他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对心灵境界的坚持。"

他就是诚品书店的创始人——

吴清友。

如今诚品书店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书店,年营收40亿人民币。

可是最初的15年,吴清友说,诚品书店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1】

出生于1950年的吴清友,从小生活清贫。在贫穷中长大的吴清友,很有上进心,读书用功,毕业后,进入卖厨具设备的诚建公司。

他做事勤快,口才又好,受到老板的赏识。1981年,诚建的老板移居香港,把诚建卖给吴清友。吴清友当上老板后大力开拓台湾大型观光饭店餐具设备市场,一度拿下80%的份额,手里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为了给资金寻找出路,吴清友决定大举购置房产。

周围人对他的决定非常惊讶,因为当时台湾房地产业不景气,处于低谷期,一直持续到1986年。吴清友决定赌一把。

没想到,他赌对了。台湾房地产业1987年之后迅速井喷,房价持续攀涨,吴清友赚得钵满盆满。

暴富后的吴清友,开始享受有钱人的生活:在台湾政商云集的阳明山买地,建豪宅。

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吴清友便陷入巨大的不安中。他觉得自己的财富来得莫名其妙,远远超过自己的付出。豪宅落成之日,他指着房子问正在念小学的女儿吴旻洁:"别人没有比我们更努力吗?为什么我们可以住在这里?"

吴清友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情绪,但这种情绪却迟迟难以消散。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先天性心脏病第一次发作。

那是1988年,当时情况非常不妙,吴清友的心脏一度停止跳动,医生拼尽全力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走下手术台,他拉着家人的手说,"我从诚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一样、穿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不会让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于是,他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最终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一句"大自然是上天最伟大的创作,而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让他萌生了开书店的念头。

1989年,吴清友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书店,取名"诚品书店","诚品"源自希腊文的"eslite",原意是"努力活出自己生命中精彩的每一个人"。

【2】

诚品的第一家店开在台北敦化南路,吴清友请狮美术艺术专门店的执行副总廖美立负责运营,不过书店还是亏损。

按理说,书店亏损就应该开源节流,一方面增加畅销书,另一方面砍掉一些不盈利的项目。可是吴清友却完全相反。

开业初期,他将艺术、建筑类书籍和外文杂志作为主营图书,这些书有品味,但是不好卖,好卖的是那些成功学和娱乐八卦的书,吴清友却一律拒绝。他说,"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在POS机上可能显示的都是25元,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他还在书店内规划了一大块画廊区,专为本土艺术家提供一个展览平台,也为读者营造一种人文氛围,后来还在书店内开设古典音乐演奏厅。可这些都是稳赔不赚的项目。

刚开始,吴清友预计大约亏损5~8年,但到了后来他才发现,这个亏损期长达15年!

自己的家底亏得差不多,他开始找一些有文化情节的企业家入股。不过再有文化情结的股东也忍受不了无休止的亏损,慢慢的,股东们一个个离开。此时,吴清友这种"走火入魔"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妻子的不满,妻子眼含怨怼地问他:"你真的都不帮儿女想一下?"

关键时候,他获得了和硕董事长童子贤的支持,童子贤说,"吴清友不要怕,继续开就对了。"

此后,在董子贤的支持下,诚品书店渐渐有盈利。一有盈利,他便开分店。慢慢地,诚品书店在全岛落地生根,品牌渐渐家喻户晓,2004年之后,书店实现全面盈利。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诚品这把剑却磨了十五年。

成功来之不易,而成功的背后则是吴清友的不懈坚持,以及一套独到的经营哲学。

【3】

曾经有人问台湾作家杨照,诚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杨照回答说,"诚品的成功,就是从未想过成功。"

因为吴清友从来没想过与顾客建立一种"买与卖"的交易关系,而希望把诚品打造成顾客的一个心灵港湾,一个摆脱喧嚣尘世的精神圣地。

从1999年开始,他将诚品书店24小时开放,读者不买书也可以在里面待一整天。书店内的地板永远干干净净,读者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只要不影响其他读者通行。

此外,吴清友还不惜成本地为读者提供各种福利,如演讲、座谈、表演、展览等活动,内容涵盖文学、戏剧、舞蹈、美术、环保、烹饪等领域,这种活动每年会举办大约4500场。

"连锁而不复制"是吴清友的另一个重要经营哲学。他提出一种"场所自有精神"的概念,希望诚品的"场所自有精神"是——人文、艺术、创意、生活。

这种经营哲学不把书店当成一种标准产品,而当成一种精神产品。换句话说,诚品卖的不是书,而是生命里的美好记忆。

近年来,有很多人模仿诚品书店。而那些模仿者却搞错了方向,因为诚品书店的核心价值,不是书,不是书摆设的方式,不是书店的设计风格,不是书店里有咖啡馆及其他空间的复合形式,而是诚品聚拢了的人。

"诚品让一些特别的人在这里感受了特殊的亲和与安全与信任。"

正如吴清友所想的,诚品书店是打造一个最公平的美好商业空间。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今日话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