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团的青草除了艾叶,也可以是鼠曲草、麦青,这种绿色带着一种自然的香气和甜味,与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流传百余年。清明节,吃寒食,嘴刁的食客看不上那些工厂流水线上成批生产的青团,总会想到去正宗的、手工的糕点铺买。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一个一个手工制作的青团,全浓缩在《随园食单》这句话里了。

春分,尝新

青团衍生于清明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清明节是人们外出踏青的好时候,因此又叫踏青节、寒食节,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为了不生火,寒食节期间的食物都可以事前制成糕点,供这几日充饥。在北方,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有下油锅油炸至金黄色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也就是青团子。

艾叶

青团的青草除了艾叶,也可以是鼠曲草、麦青,这种绿色带着一种自然的香气和甜味,与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流传百余年。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季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忆江南,思青团

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金华叫清明果,台州人则叫青餣。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格外重要。赶在三四月尝一口青团,是春分如约而至的见面礼。

清明节,吃寒食,嘴刁的食客看不上那些工厂流水线上成批生产的青团,总会想到去正宗的、手工的糕点铺买。杭州老字号糕点铺“江南春”是他们的选择,在杭州传统的糕点店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制作设备一直都沿袭传统模式。现在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专门找像江南春那样的老店铺了。所以老店、老师傅、老主顾,这样铁三角的关系一直支撑着江南春糕团店这样失落的老店。

从这点上讲,青团还多了某种意义上的传承。

食青团,图的是新鲜,应时令,多多少少有了跟天地同呼吸、共生长的感触。

好的青团,打糕机是用了六七十年的老古董。打糕机里面的是石磨转轴,打出来的青团糕相比现在的不锈钢转轴,吃起来不粘牙,也更有韧性,还有浓浓的艾青味。而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揉面、裹馅,做一颗青团只需10秒不到的时间。

青草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大功告成了。自制青团

学会青团家庭制法,聚会的时候做给亲朋好友吃,兴致来了就做给自己吃。

材料:

糯米粉,淀粉,食用油,水,青菜,馅料(蛋黄肉松、芋泥、芝麻、红豆……随自己口味。)

步骤:

1.糯米粉中加入适量淀粉,纯糯米粉也可以。然后倒入少许油,倒入热水,注意热水不要一次加太多。

2.活成面团,至不稀不稠的程度。

3.面团放到容器中,水开后大火蒸20分钟。蒸好后取出,盖上保鲜膜备用。

4.蒸面团的时候,把青菜洗净,艾草、菠菜等绿叶蔬菜都可以。

5.青菜放入开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

6.把焯过的青菜放入料理机中,加入少许水,打成泥,过滤出汁水,并在蒸好的面团中加入青菜汁。

7.戴上一次性手套,使劲揉搓,使青菜汁渗入面团中。

8.取一块面团,裹上保鲜膜上按平,再放入适量馅料,收口。

常温可以放置两天,短时间吃不完的话可放冰箱冷冻保存一个月,吃的时候用微波炉或平底不粘锅(不放油)加热即可。

文/李程莹

图/江南春 头条免费图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