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时期也是李世民人生中最为屈辱的时刻,当时唐朝刚刚统一中原,百姓刚刚恢复生产,没有国力和突厥打仗。但是李世民毕竟是一位文武都颇为了得的君主,虽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长达十二年向突厥称臣,但是最终通过李靖出征突厥,把突厥彻底消灭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很强大的一个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戎马出身,把边境问题处理的井井有条。如此强大的李唐王朝,为什么会长达十二年的时间向突厥称臣,甚至年年纳贡呢。

有关突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从公元550年,突厥开始被记载入中国的史书之中,当时指的是漠北有突厥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到了隋唐时期,突厥开始屡屡侵犯中原地区,给边境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突厥人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利用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让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这样极大的削弱了突厥的军事实力,使得突厥无法在中原地区立足。隋炀帝上位以后,穷奢极欲,整个国家民不聊生,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减弱,于是突厥趁此机会再一次染指中原。

隋末唐初,中原地区群雄并起,几乎地方军阀都攀附北方的突厥,包括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突厥势力使得中原地区的形式极为混乱。

李渊剧照

唐初的开国君主李渊在起兵之初,为了少树敌,李渊也像突厥称臣,每年都会向突厥供奉大量的贡品。李渊的这一举动是比较明智的,在隋朝末年的形势下,突厥作为游牧民族,骑兵的军事威力是很大的,如果多了突厥这个敌人,会给李唐王朝的统一之路增加很多的困难。如果每年仅仅是纳贡,对于李渊负担并不是很重。

明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这样评价李渊:“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止高祖之心,持之固,养之深,未能顺天下之理,契人之常情……非秦王所能及也。”李世民文治武功,在历代君王中也属于佼佼者,但是没有李渊早期的隐忍,李唐能否统一中原也不一定。

突厥的外交问题知道唐王朝统一中原也没有解决。

李世民剧照

在李世民继位之前,突厥便攻打下了并州,也就是今天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的大部分地区。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刚刚继位,突厥再一次出兵,在距离当时京城长安40里的渭水驻扎,直逼长安城。

这一时期也是李世民人生中最为屈辱的时刻,当时唐朝刚刚统一中原,百姓刚刚恢复生产,没有国力和突厥打仗。于是李世民用大量的金银珠宝贿赂突厥两个可汗,再一次对突厥表示臣服,签订下了耻辱的渭水之盟。

签订渭水之盟后的李世民,隐忍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李世民加紧训练军队,增强唐朝的军事实力,同时不断收集突厥方面的军事情报,为下一次和突厥硬拼做准备。

李靖

在贞观三年,李世民认为时机已到,国家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突厥一战。于是派遣大将军李靖,率领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主动出击,攻打突厥。

李靖带三千精兵突袭突厥

突厥没想到唐军会孤军深入攻打自己,被李靖率领的三千先头部队打的措手不及。打的颉利可汗一逃再逃,最终只剩下几万军队。同时李勣的部队堵截颉利可汗的残兵败将,使得突厥的残余部队无处可逃,从此东突厥就此灭亡。

唐军追击突厥

​李世民一辈子打仗,显有败绩,唯有渭水之盟这一次,不得不靠金钱贿赂,才能让突厥退兵。但是李世民毕竟是一位文武都颇为了得的君主,虽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长达十二年向突厥称臣,但是最终通过李靖出征突厥,把突厥彻底消灭了。从此以后,唐朝的边境问题得到了解决,北方的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