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清朝《辛丑條約》簽訂後,落後的中國除了支付大量的賠款之外,還被迫接受列強在北京城內駐紮軍隊,名義是保護其使館人員及僑民的安全。有軍隊就有兵營;有兵營就有兵器與部隊作戰訓練所需要的大型操場。這些設施並非在偏遠的郊區,而是位於城市之內。下面一組照片反映了七七事變前北京城內外訓練的日寇,張張彰顯了侵華占城的野心。圖爲國民政府時期,北平老地圖中的使館區示意圖。

民國時期,不平等條約的枷鎖也並未解除。因此,列強駐軍北京的事實一直沒有改變,到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也是如此。這項國恥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中國人的心坎。圖爲日軍北平駐屯軍的兵營,位於東交民巷內,其前身爲詹事府。

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接收了德國在華的權益和地位,勢力迅速膨脹。1931年又大舉派兵佔領東北,1933年的長城抗戰後,日軍進一步強佔整個冀東。圖爲日軍軍官在北京的兵營內向新換防的駐軍訓話。

此時的日軍,在東北和華北兩地屯集了精銳之師,北平的日本駐軍的氣焰正熾。圖爲日軍在使館區的練兵場操練。此處位於東長安街南面,遠處爲北京飯店。

1934年,一支八百人的日軍部隊由鹿兒島出發,任務是到北平換防。他們在塘沽下船,轉鐵路抵達北平,旋即前往日軍北平駐屯軍的兵營。圖爲日軍由宣武門列隊而入,換防駐北京的日軍士兵,看到這些驕橫的日本鬼子在中國的城市換防駐軍,讓人無比憤怒。

曾經清代的詹事府,駐有兩個中隊的日軍,兵力大約相當於中國軍隊的兩個營。日軍駐防期爲一年,滿一年後換防。爲了加快對華戰爭,他們的瘋狂野心暴露無遺,這些駐華士兵長時間進行了針對性作戰訓練,特別是他們針對中國軍隊的武器配備、作戰能力進行了對應性訓練。圖爲正在北京城附近進行訓練演習中的日軍。

圖爲北平駐屯軍正在舉行秋季訓練演習,圖上是正在進行長途急行軍訓練。

那時候的日軍,各個方面佔據優勢。同時,國民政府雖然也有所防備,但基於國力、內爭等種種原因,在七七事變爆發時,中國軍隊的素質和單兵裝備遠遠無法與日軍抗衡,唯有將士們決死抗戰的勇氣。圖爲冬季駐北京日軍在進行雪地訓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