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做了一些可能惹惱你的點時,若我們真的只靠生氣來回應,我們一定會啃掉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在發生衝突的時刻,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回應。可是我們其實只需要做讓我們自己和孩子都能感受到鼓勵的事情就好,其他的,不需要想的太負責。

1

鼓勵與讚揚

讚揚可能會促進一些孩子改善行爲。但是有一個問題,這些孩子可能會變成“討好型”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這些孩子成年後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其他孩子會憎惡並反抗讚揚,因爲他們不想去符合別人的期望,或者因爲他們害怕自己比不過那些好像輕易就能贏得別人讚揚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要考慮長期效果,鼓勵的長期效果在於它能讓孩子自信,讚揚的長期效果是讓孩子依賴他人。

成年人對讚揚的另一個錯誤看法是,他們能“給予”孩子自尊。自尊既不能被給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養出來的,是從應對失望、解決問題以及由錯誤中學習的大量機會中獲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養出來的。要成功的運用鼓勵,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對孩子的觀點感興趣的態度,以及爲孩子們提供能夠使孩子培養出不爲別人的負面觀點所左右的自信而培養孩子的人生技能的願望。

如果你要對孩子說的話是讚揚還是鼓勵感到困惑,想想下面的問題可能會有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於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2

鼓勵與批評

認爲幫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辦法就是對他們做得錯的事進行批評,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因爲孩子往往不需要你告訴就知道,並且他們自己承認需要改進之時,效果會更好。

你需要做的,最好就是和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想出各種可以幫助她們改進的辦法來。這種做法能夠交給孩子設立目標以及做出自我評價的價值。

3

鼓勵自我評價

當你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時,孩子往往會希望繼續做好,或者更好。作爲父母或者老師,我們有責任幫助孩子學習並且改進學業和社會技能。然而,鼓勵往往是激發一個孩子上進的最好方式。如果還要採取一些其他辦法,後文中我們會介紹的方法——如果我們先通過鼓勵“贏得”了孩子,使孩子更善於接受,這些方法將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4

花一些時間去訓練孩子

這似乎不像聽上去那麼顯而易見。大人們往往期待孩子們去完成那些未經過適當訓練的任務。這種情形在家裏比在學校更加普遍。父母們可能希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間,但是從來不教他們如何收拾。孩子們回到自己亂糟糟的房間,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候如果一個父母說:“把乾淨衣服放進抽屜,髒衣服放進洗衣機,我再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做。”就會很有幫助。下一步他們就可以把玩具放到架子上或玩具箱。

花時間訓練,意味着你的用詞和期望要非常明確。當你要求孩子收拾廚房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確知道你的要求。對於孩子們來說,收拾廚房可能是就是簡單的把用過的碗碟放進洗碗池。花時間訓練孩子並不意味着孩子就會做得達到你的滿意。改善是貫穿一生的過程。而且,你讓他們做的事,不見得就是他們認爲“優先重要”的事。儘管整潔和禮儀對孩子來說不見得“優先重要”,但他們仍然需要學習這些品格。但是我們也要記住,孩子總歸是孩子。

當你認爲給孩子的訓練已經足夠了的時候,需要通過問孩子做的如何來檢查一下作爲結尾。花時間訓練孩子還包括,當你要改變做法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在實行新做法之前,以尊重的態度與涉及到的人一起討論將要發生的變化,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5

日常慣例表

孩子越能照料自我,就越覺得自己能幹,越能受到鼓勵,能避免晚上就寢爭鬥以及早上起牀爭鬥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參與日常慣例表的製作,然後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慣例錶行事,而不是由你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

記住,慣例表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幹,覺得受到鼓勵。由此帶來的一項額外好處就是你可以不必再嘮叨,並且會享受到平和的早上和晚上

6

教孩子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好時機

即使孩子沒有生活在責難、羞辱的痛苦之中,他們似乎仍然會從別的地方學到自責。通常,他們會認定自己“應該”更完美,所以我們才應該反覆教導孩子要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

7

啓發式問題

之前我們說到,可以利用啓發式問題來幫助孩子探討他們的選擇導致的後果。這也可以用來作爲“花時間訓練”過程的一部分。如果你的啓發式問題不是對着孩子說,你就能夠達到讓孩子更多的參與、更好地理解的效果,並且能夠營造出更具有鼓勵性和尊重性的氛圍。只有當你真的對孩子的回答感興趣時,啓發式問題纔會有效——也就是說,不要希望孩子會給出你想要的答案。

當孩子回答你的問題時,他們是在積極參與。當你向孩子說時,他們是在被動參與。當孩子回答問題時,你就有了機會去聽他們的理解是否和你的理解一致。

通過運用這個方法,你也是在花時間訓練、引導孩子思考並讓孩子積極參與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很具有鼓勵性的。有時候,給予鼓勵的最好方式就是一個簡單的擁抱。

8

試試抱一抱

在很多情況下,當大人不再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爲,而是處理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喪失了信心——時,他們就能幫孩子改變行爲。

擁抱也需要把握時機。有時候,擁抱不管用,因爲孩子太氣憤而無法給予擁抱或其他形式的鼓勵。不過,你仍然可以試試。如果孩子不願意,你可以說:“等你感覺好些時再說吧,我真的想抱抱你。”然後轉身走開。父母們告訴我,當他們這麼做時,孩子會立即跑過來,要求抱一抱。

抱過以後怎麼辦?對不良行爲怎麼辦?

通常,鼓勵已經足以中斷孩子的不良行爲,因而也就不需要再做什麼了。另外一些時候,擁抱能營造出一種鼓勵的氣氛,從而使孩子變得願意而且能夠接受指正了。這可以成爲最好的時機,用來訓練孩子、問啓發式問題、給出有限的選擇、用來娛樂或解決一個問題。

另一個鼓勵孩子的絕好方式,是讓他們通過貢獻來感到自己有用。讓孩子以他們的擁抱使你的感覺好起來——這是讓孩子做出貢獻多美妙的方法,其附帶好處就是他們的感覺也會好起來。

記住,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太多的人認爲,孩子必須以受責備、羞辱或痛苦的形式爲其不良行爲付出代價(換句話說就是懲罰)。試試擁抱吧。

如果上面的方法沒有一個有效,你可能就是陷入了一場使人越來越失望的權力之爭或報復循環。把你的錯誤告訴孩子,並且請孩子幫助你重新開始。向孩子承認你的錯誤,是你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鼓勵之一。

9

一個孩子觀點

一個幫助你記住孩子的觀點的絕妙辦法,是回憶你自己的童年時代。閉上你的眼睛,讓你的思緒回到你的童年。回想一件你和家裏或者學校的一個大人發生的讓你覺得受到了挫敗、誤解、屈辱、不公平對待或這幾種情形的任意組合的事件。設身處地的再去體驗一次,回顧當時的具體細節和你的切身感受。

繼續緊閉你的雙眼,回憶一件你作爲孩子和一個大人之間發生的使你受到鼓勵、理解、欣賞、激勵、另眼相看或上述情形的任意組合事件。設身處地的再體驗一次當時的感受。

當你作爲一個孩子感到失望時,你可能會覺得受到了屈辱或者不公平對待,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或要反抗。大概你很難覺得這些讓你失望的經歷能讓你得到激勵而有進取心,儘管這往往是大人的目的。你可能因爲從大人哪裏受到的令人失望的批評而放棄努力提高自己在諸如鋼琴、閱讀、書法或運動方面的技能。

當你作爲一個孩子感受到鼓勵時,你覺得被人理解、欣賞並且另眼相看了。這些體驗也許會激勵你做得更好,追求更有價值的技能或目標。你作爲一個孩子所有用的大多數受到鼓勵的體驗,很有可能僅僅來自一個大人表示欣賞和認可的幾個字而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