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朱熹等《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

成交價:1.008億元

《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爲朱熹、張景修等六段宋人墨跡,一段元人墨跡,原此卷中的一段樓鑰題跋,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今尚存宋元諸賢題跋有北宋宇道、胡師文、張景修及彭君時、蔡天啓(肇)、蔡晉如(蕃)、劉無言(燾)。

宋晚期一直在江蘇儀徵張氏及丹陽、南京一帶流傳,南宋初入汪伯時、汪季高手,元至正後深藏不露,清嘉道時爲金石僧達愛所得,並請張廷濟書引首並題,後歸李佐賢及南皮張氏,建國前歸張蔥玉收藏。

四、曾鞏《局事帖》

成交價:2.07億元

曾鞏局事帖:29×38.2釐米,爲曾鞏在通判越時任上所書信牘,時間應在熙寧十年(1077年)之前,曾鞏約50餘歲,該書法結字修長,筆畫清勁,爲曾鞏存世罕見的墨跡。

此帖全文:局事多暇。動履禔福。去遠誨論之益。忽忽三載之久。跧處窮徼。日迷汨於吏職之冗。固豈有樂意耶。去受代之期。難幸密邇。而替人寂然未聞。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曠弛。實自賢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謝左右。庶竟萬一。餘冀順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專此上問。不宣。鞏再拜。運勾奉議無黨鄉賢。二十七日。謹啓。印文:曾鞏再拜。

三、宋徽宗《臨唐懷素聖母帖》

成交價:1.28億港幣

宋徽宗《臨唐懷素聖母帖》是流落臺灣民間的書法珍品,2008年4月20日在香港舉行的藝流國際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以1.28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中國書畫作品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紀錄。

作爲中國曆代帝王中繪畫書法造詣最高者,宋徽宗的院體畫及瘦金體書法向來享有盛名。這件《臨唐懷素聖母帖》是他臨唐懷素聖母帖的行草長卷,從中可見宋徽宗行草也有極高的功力。據史料記載,長卷後附有自跋:朕觀懷素之書,有飛動之勢,若懸巖墜石,驚電遣統,珍重珍重。懷素草書。王世貞評說:“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勻穩清熟,妙不可言。”

二、王羲之草書《平安帖》

成交價:3.08億元

草書《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爲絹本,縱24.5釐米,橫13.8釐米,共4行,41個字。《平安帖》上並沒有作者的名款,但歷史上大多數人都認爲是王羲之所書。延展開這幅草書帖,41個字的周圍蓋滿了幾十方收藏鑑賞印章,可見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屢次易主。

乾隆帝盛譽該帖“可亞時晴”,媲美“三希堂”瑰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民間流傳王羲之高古摹本無出其右。在中國書畫界就有“無王論”的說法。但在專家看來,王羲之摹本也屬於大國寶級文物,且唐代精摹本歷來被當作真跡看待。

一、黃庭堅《砥柱銘》

成交價:4.37億

黃庭堅於1095年前後以行書抄錄唐代魏徵的《砥柱銘》,卷長8.24米,正文82行,加上歷代的題跋,總長近15米。作品經王厚之、賈似道、項元汴等收藏,長期流傳於中國民間,20世紀上半葉從廣東流往日本,爲日本有鄰館收藏,直到數年前,爲臺灣藏家購得。

2010年6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專場夜場拍賣會上,《砥柱銘》書法長卷,以8000萬元起拍,開始競拍價以百萬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億元之後,競拍價開始以200萬到500萬元上升,突破1.6億元之後,競價開始以千萬元爲單位,並迅速上升到3億元。這時,競爭在拍賣會場左側兩個場外電話委託席之間展開,最後以3.9億元人民幣落槌。加上12%的佣金,總價達到了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這一成交價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成交新紀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