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仍能存續那麼久,實在令人詫異!若要將唐朝一刀切兩半,並認爲前好後壞,那未免對中晚唐時期的帝王將相太不公平。在李唐王朝中,唐順宗李誦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等了整整26年才得以繼位,箇中艱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也僅僅當了1年皇帝,就將皇位傳給了兒子……

李誦,唐朝的第10位皇帝,唐德宗李適的嫡長子,公元779年便被立爲太子。公元804年,仍爲太子的李誦突然中風,隨後還失去了語言能力,成了啞巴。公元805年,德宗駕崩,李誦得以繼位,成了史上最有名的“啞巴皇帝”。

身爲皇帝,九五之尊,儘管沒有卓越的文韜武略,起碼也應該是一個健全的人,這是最基本的尊嚴,那麼,李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在擔任太子期間,李誦突生中風,不僅失去了語言能力,還起不來牀。父親德宗知道後,很是傷心,不久後也隨之病倒了。此時的李適已經無精力再去培養一個儲君了,而且太子李誦在位已久,下至平民百姓上到文武百官,都認爲他能繼承大統,太子地位基本穩固。父子倆同時臥牀不起,也的確不幸。

直至父親李適去世,父子二人都未能見上一面,後宮佳麗一個個大氣不敢出,文武百官更是心懷鬼胎,整個國家霧霾凝重。

然而,當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出後,在喪父的刺激與權力的驅使下,這位因中風癱瘓已久的李誦,竟奇蹟般的站了起來,併成功繼位。

改朝換代,萬象更新,順宗本可以大展宏圖,怎無奈坐上龍椅的自己卻是個病弱之軀,而且連說話都成問題。但這些挫折並沒有將其打倒,反而勵精圖治,改革新朝政,並重用王伾、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賢臣,形成了“二王劉柳”的改革新局面,史稱“永貞革新”,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唐朝中期的衰敗。

僅僅繼位一年,同時李誦將皇位禪讓給了太子李純,而自己退居二線,當起了太上皇, 前朝新政共計146天,李誦就駕崩了,終年45歲。從19歲冊封開始,李誦經歷了整整1/4世紀,這麼長時間足夠一個國家搞一場全面的改革開放運動,卻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場登基前的中風,實在可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