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薛佔海出生在陝北清澗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裏。艱苦的環境不僅讓他飽嘗艱辛,也讓他矢志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1987年,薛佔海從延安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成了一名“公家人”。打小骨子裏激盪的那種革命英雄主義情懷愈加濃厚,“做一名焦裕祿式的好乾部”,他心嚮往之。

  做一名好乾部,就是晏子的“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以心待民,用心爲民,急民之所急,撫民之所憂,全心全意爲民,就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做名好乾部,就要以耐心傾聽民之音。現在,有的黨員幹部忙着搞文山會海,面子工程,對人民的聲音置之不理。試問,如果連民之所需,民之所憂,民之所苦都不知道,又談何爲民服務呢?聽民意,要耐心。在單位上,對上訪的百姓要謙和,對他的委屈要入心入腦;在扶貧路上,對貧困戶要接地氣,要親近,要不厭其煩,走家串戶地去了解羣衆的當務之急。唯有如此,才能知民心,遂民意。

    做名好乾部,就要以熱心消除民之困。江西萍鄉擱置15年的“斷頭路”;貧困村葫蘆咀多年閉塞的交通;山西省因安全隱患排查不到位導致8天內溺亡3人的河道……皆是“燃眉之急”,然而,幹部沒有急民之急,不僅阻礙了人民脫貧致富的發展進程,更是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爲民即爲熱心地爲民解憂,爲民解困,讓人民生活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做名好乾部,就要以虛心請教民之智。當前,有的幹部調研就是隔着車窗玻璃看,聽基層幹部照着稿子念,既不低頭向羣衆交流請教,也不下車實地考察,把自己當成是上位者來巡視。殊不知,知屋漏者在宇內,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制定是否符合民情,政策落實是否到位,羣衆是切身利益者,唯有虛心向他們請教,才能在理政時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傅敏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