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金融潮流浩浩蕩蕩,放眼望去,已銳不可擋。

從2018年7月10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可以看到,技術研發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的愈發重要。特別是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正所謂“變則通,通則久”,在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相繼誕生、在一家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相繼宣佈轉型做金融服務後,如何將技術與金融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利用技術做好服務,顯然已成爲未來發展的關鍵點。

“沒有隨隨便便地成功”,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馳騁,技術就是武器,而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技術實現普惠金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輝表示,“雲計算集中存儲和按與調用模式能有效地提升金融行業IT的系統能力;大數據是金融行業的基礎資源,基於大數據的計算分析是目前金融服務開展核心能力的支撐;人工智能能夠有效提升金融智能化水平,降低服務成本,助力普惠金融;區塊鏈技術公開不可篡改和不可進化的屬性,具備改變金融服務的巨大潛力。隨着這些技術的快速應用發展,互聯網已經延伸出第三方支付、小額信貸、供應鏈金融等一系列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在促進金融服務創新和普惠金融發展的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術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玖富集團副總裁兼玖富萬卡CEO金增笑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表示,“Tech是一種賦能工具,而Fin纔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本質,也就是服務。但做好服務的關鍵就是技術,,因爲有了技術才能做到對C端以及小微企業的客戶提供快速人性化的服務,從而推動金融行業長期可持續性地發展,實現普惠。”

轉型浪潮來襲

技術研發成核心

作爲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新的驅動力量,國家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愈發重視。

2017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便正式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其目的就是在於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

而事實上,金融科技已不單是國內重中之重,而是全球化的議題。據記者瞭解,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已紛紛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小組或者工作組。

從大數據到雲計算,從人工智能到區塊鏈,每一項技術都在牽扯着市場的神經,都在促進市場向更快、更高效的路上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技術爲基本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無疑成爲中堅力量,一場大規模的轉型浪潮開始襲來。

2018年6月25日,玖富集團舉辦了一場主題爲“科技賦能,玖富先行”的戰略升級發佈會。在會上,該公司宣佈正式啓用“玖富科技”品牌。據記者瞭解,目前玖富科技旗下包括“萬卡科技”“火眼徵信”、“玖富AI中心”“一鏈數雲”四大科技公司,形成了“4+1”的玖富科技艦隊。

其中,“萬卡科技”主要承載着金融科技的創新與更迭,用數字金融助推玖富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同時利用自身場景生態及大數據方面的優勢,爲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科技賦能;“火眼風控系統”已先後與鄞州銀行、徽商銀行、承德銀行、渤海銀行、稠州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達成戰略合作,輸出SaaS風控系統和技術;“玖富AI中心”則從智能客服到智能投顧等方面全面升級智能化服務;“一鏈數雲”則專注於區塊鏈領域的技術研發、應用和服務,通過實踐和應用,形成區塊鏈產品和技術兩大服務能力,已助力公司探索下一階段核心支撐點。

“變則通,通則久”

科技驅動金融實現普惠

不可否認,科技驅動已成爲行業領先者們前進的方向。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變則通,通則久”。

7月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從上述數據可見,消費者離櫃交易增多,這表示客戶更加傾向高效率的交易模式。由此可以看到,對於銀行而言未來將是全面互聯網化的合作時代,更是金融科技全速推進的時代,誰能實現科技的全方位佈局,誰就能更好地服務用戶,搶佔市場的戰略制高點。

而金融科技公司正是順應了傳統銀行的發展趨勢,與傳統銀行互補發展,在消費金融獲客、風控、資產管理等領域反倒形成了明顯的優勢互補,未來合作空間巨大。

有業內人士坦言,“金融科技公司未來將會成爲各大銀行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做大增量市場纔是主流模式。”玖富作爲先行者,有其優勢,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網貸專欄作家畢研廣表示,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摒棄自己不專業的金融業務,努力做科技業務和互聯網開發,向金融機構輸出科技成果,與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建立“生態圈”,這是一種金融創新,也是新時代的產融結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