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心血管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爲星標

電生理的世界,還真的是千奇百怪,這給診斷帶來了困難,但問題解決後同樣收穫了快樂,這種“痛並快樂着”的感覺,大概是很多電生理人孜孜不倦探索的動力所在!

審稿 | 李學斌

作者 | 何金山

來源 |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昨日,我們推送了一則病例——這份熟悉的心電圖背後,到底藏着什麼?|答題有獎你是否已經找到答案了呢?

病例回顧

病例挑戰

73歲老年女性,既往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本次因間斷黑曚伴乏力就診,否認胸痛,無心悸、意識喪失,入院心電圖如圖1。

圖1:患者入院心電圖,爲方便分析,依次標記了QRS波爲1、2、3、4、5、6,並測量了相應的RR間期

■ 問題1:該患者房室傳導阻滯的程度?

■ 問題2:同爲左束支傳導阻滯,爲什麼會出現不同寬度和形態的QRS波?

■ 問題3:該患者房室傳導阻滯的部位?

■ 問題4:進一步需要完善什麼檢查?進一步的治療措施?

★ 病例解析

曾經歷次考試,讓我惱火的不是問題太難不會做,而是看起來很熟悉的題目做不對,當我們熟悉的人或者事物突然變得陌生,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恐懼和震驚。所以對於這種具有成爲陌生人潛質的熟人,我們就要熟悉再熟悉,讓其成爲真正的熟人——比如房室傳導阻滯

問題1:房室傳導阻滯的程度如何?

首先來看圖1,數一數P波和QRS波的數目。顯然,P波多於QRS波,確定爲房室傳導阻滯無疑,再來看房室傳導阻滯的程度。

PR間期不是固定延長,P波數目大於QRS波,顯然不是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沒有典型的PR間期延長,而後QRS波脫落現象,不是二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

沒有P波突然不下傳,而其前後PR間期固定的現象,也不符合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

那麼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嗎?

我們知道,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即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此時,所有的P波均不能下傳至心室,因而心房和心室無關;房室分離,PP間期固定,RR間期固定。

而圖1中第5個QRS波,明顯提前,且QRS波更寬,形態發生了變化,不符合RR間期固定不變的規律,不支持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診斷。

這異常的第5跳,可以是竇律下傳,可以是室早,但結合其前存在P波,PR間期在160-180ms,更加傾向於其爲竇律下傳伴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整個心電圖內只有一個P波下傳了心室,可以說非常接近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了,個人覺得定一個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應該沒有問題。

問題2:爲什麼會出現不同寬度和形態的QRS波?

圖1中的QRS波共有3種形態,1、2、4、6相對QRS波相對窄,5最寬,3介於兩者之間,3種QRS波均爲左束支或類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結合前面的分析,5爲自身竇律下傳產生的QRS波,1、2、4、6則爲室性逸搏心律,那麼介於兩者之間的3,顯然爲自身竇律下傳和室性逸搏產生的融合波

融合波的存在,也證實了,該患者還能有自身竇律下傳至心室,爲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而非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問題3:房室傳導阻滯的部位在哪?

着眼於第5跳,其PR間期爲160 ms,自身下傳的QRS波呈現左束支阻滯的形態,均提示阻滯部位在希氏束以下

我們知道正常的房室傳導時間由兩部分組成,心房至希氏束的時間(AH間期)以及希氏束至心室的時間(HV間期),AH間期主要由房室結傳導時間組成,HV間期主要由希氏束和束支傳導時間組成,AH間期的正常範圍爲50-120 ms,HV間期爲35-55 ms。

可見,相比於希氏束和束支,房室結的傳導時間具有更大的彈性變化範圍,發生異常之後,房室結的傳導時間可延長很多,達300、400甚至500 ms,而希氏束及束支的傳導時間,最長也就100 ms多一些。

對於房室傳導時間(AH+HV)僅160 ms即發生了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再加上竇律時的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高度懷疑其阻滯點在希氏束以下

既然認定了阻滯點在希氏束以下,那麼該逸搏心律考慮爲室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vs 自身下傳伴左束支傳導阻滯,爲什麼反而自身下傳的QRS波更寬呢?

左束支阻滯時,心房激動只能先沿右束支下傳心室,左室激動延遲,整個心室有先右後左的順序,因而使得整個QRS波變寬(圖2)。

圖2:藍色星號代表完全性左束支激動方向,紅色星號代表室性逸搏激動方向,室性逸搏更加靠近間隔,左右室激動同步性更好,因而QRS波羣更窄。

而對於室性逸搏心律,我們注意到:

竇律下傳時(第5跳)II導聯直立,III、aVF導聯均倒置,而室性逸搏時II、III、aVF導聯均直立,說明室性逸搏點靠前;

相比自身竇律,室性逸搏心律的QRS波更窄,說明其更加靠近間隔。

綜合起來,該逸搏點位於右室側靠近前間隔的位置,相比左束支傳導阻滯,其左右室激動更加同步,因而QRS波更窄。

問題4:進一步需要完善什麼檢查?進一步的治療措施?

進一步的檢查中,最重要的有三個:

其一爲心臟超聲,明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該患者心臟超聲提示左室擴大,EF值30%;

其二爲動態心電圖,進一步明確房室傳導阻滯的診斷,評估有無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

其三爲電生理檢查,測量HV間期,證實阻滯部位在希氏束以下,當然,這最好在起搏器植入的時候進行。

在進一步的檢查中,已經透漏了相應的治療措施,希氏束以下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需要植入起搏器,但僅僅普通的雙腔起搏器就可以嗎?

患者當前EF值30%,既往陳舊性心肌梗死,符合ICD進行猝死的一級預防指證,且在其EF明顯降低的情況下,普通起搏器植入後,大量的右室起搏,可能進一步損害心功能。綜上,建議植入CRT-D。

從診斷到治療,從體表到心內,我們期待徹底消除對房室傳導組織的陌生感,讓每一個房室傳導阻滯,都成爲熟人!

參考文獻:

[1] The only EKG book you’ll ever need(sixth edition), Malcolm S. Thaler.

[2] 臨牀心電圖學第5版,黃宛。

[3] 周氏心電圖學第6版,郭繼鴻主譯。 大獎揭幕,恭喜這位界友

~

截止今日17:00,界友貓兒給出的答案部分正確且點贊數最高,小編在這裏送上一本《波德瑞德(Podrid)臨牀心電圖解析(共六卷)》中的一本~

想獲取更多心電圖知識?歡迎加入“心電解剖室”討論羣

留下您的微信號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小編,

拉你入羣~

ps:入羣后進行實名制,備註醫院-姓名,

不然會被小編清理出去哦~

11月,我們再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